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京津唐及環渤海  > 正文

北京16條政策打破民間投資文創產業“玻璃門”

2013-10-15 08: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中新網北京10月14日電 (記者 杜燕) 繼今年7月北京宣布打破市政基礎設施壟斷,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其中,北京14日再公布16條政策,打破阻礙民間投資進入文化創意產業的“玻璃門”、“彈簧門”,為民間資本開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這是北京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委員洪繼元14日參加相關會議時透露的。

  他表示,經過幾年的培育與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首都經濟增長新亮點,是北京服務業中的第三大支柱產業,仍有巨大的潛力可挖,尤其一些具有活力的民營文化創意企業還存在市場準入門檻的限制,傳播渠道、設施載體不足等問題。為此,北京有針對性地出臺16條政策以提振民間投資意願。

  他介紹,政策從放寬市場準入、深化綜合改革、增強文化設施功能、做強文化創意企業、加強集聚區建設、促進文化消費和打造文化品牌等6個方面研究制定。

  洪繼元表示,北京將重點鼓勵民營資本投資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化藝術等文化主導行業,引導民間資本在設計服務、廣告會展、動漫網遊等創意主體行業規模化發展、品牌化運營。同時,進一步放寬工商注冊條件,簡化行政審批程序,為民間資本投資創造良好環境。

  針對民營企業財政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的問題,北京將每年統籌100億元人民幣文化創新發展專項資金,明確加大對民營企業支持力度。

  他稱,為解決民營文化企業設施不足的問題,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改造既有禮堂、舊廠房、特色工業遺址、老舊商業設施等,政府給予總投資20%—30%資金補貼,單體改造項目補貼資金不超過1000萬元;鼓勵民間資本新(配)建文化設施,政府補貼資金不超過新(配)建文化設施總投資的30%,單個新(配)建文化設施補貼金額最高為3000萬元。

  他稱,北京還將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級、市級重大項目建設和運營,鼓勵民間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文化企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擴大民營文化創意企業發展空間。

  洪繼元強調,文化產品及服務出口、民間文化交流是擴大文化影響力的重要手段,北京將鼓勵企業海外並購,支持產品及服務出口。

  數據顯示,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資產、收入雙過萬億元,增加值從2005年的674.1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2205.2億元,現價增長227%,佔全市GDP比重從9.7%提高到12.3%。(完)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