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製圖/林沛青
從10月起,北京作為試點城市,嬰幼兒配方奶粉將進入藥店,以專櫃和ATM機自售模式進行銷售。該項目9月15日在北京進行系統測試,10月初將在金象、全新、同仁堂等試點藥店上架銷售,試點銷售奶粉的藥店將有專門標誌用來區別沒有進入該系統的藥店。據了解,進入藥店銷售的奶粉品牌包括國外品牌5個,國內品牌5個,三元、伊利、蒙牛等品牌均已確定將進入藥店銷售。奶粉進入藥店,是否意味著更安全?
德國法國等將藥店作為奶粉銷售渠道之一
按計劃,北京和江蘇是首批試點城市。在今年年底前,北京將有200家藥店門店實行奶粉銷售。明年將在試點的基礎上,再選擇100個消費能力強的城市擴大試點,全國範圍內達到1萬家藥店。到2015年,再投放1萬家,擴大到400個城市。
由於藥店系統的管理規範、嚴格,還可以得到專業人員的指導,德國、法國及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照藥品的管理方式,將藥店作為嬰幼兒配方乳粉的銷售渠道之一,在流通環節有效保障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品質安全和嬰幼兒的身體健康。
國際貿易學會副會長兼國際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許京稱,奶粉企業給藥店專供奶粉,由國際品牌管理中心統一採購、配送,“從生産企業到進入藥店是全封閉供應鏈,可以杜絕假冒偽劣,也更安全”。這些奶粉,將經歷三重檢測,指定全球三家機構來進行檢測,一個是英國一家,一個是國際上第三方,再加上國家指定的一個國內的檢測機構,由三方獨立進行檢測,最後比照檢測指標來決定判斷合格不合格。作為第三方檢驗鑒定的中檢集團,現在已建立了一整套追溯體系,從奶源一直到最後的消費者,可以在整個封閉的鏈條上實現可追溯。
“從長遠來説,藥店銷售奶粉還能讓奶粉價格更低”。許京説,奶粉價格高,大部分錢花在了廣告和行銷上。進藥店其實是把渠道簡單、透明化,奶粉企業減少了行銷環節的支出。
藥店如無特殊待遇,並不比其他渠道有優勢
一位連鎖藥店經理表示,其實也不是所有國家的奶粉都在藥店銷售。德國、法國以及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在藥店裏銷售奶粉,是因為部分嬰幼兒産品的生産廠家,原先老本行就是做藥的,比如美讚臣,雅培,惠氏等品牌,本身就是做藥出身,又要做奶粉,因為是同一個系統的不同産品,所以,他們就使用了同一個銷售渠道,省下拓展其他渠道的費用,也在自己的藥店渠道銷售,並形成了一種習慣。而這種習慣是不是可以借鑒採納過來,還是有疑問的。
藥店的專業性很強,是賣藥的,按中國人的習慣,有病了才去藥店,一般情況下,大家是不願意進藥店的。因此,從消費者的購買習慣來説,如果藥店不能拿到“專供、獨家銷售”的待遇,其實相比已很成熟的超市、商場渠道並沒有什麼優勢。
另外,奶粉在藥店銷售,首先面臨的是結賬問題。傳統渠道的銷售,比如嬰童渠道等,通常都是現款結賬,甚至是先付錢後到貨的經營模式,但在藥店渠道卻無法實現。藥店習慣於先送貨,再根據一段時間的銷售狀況來進行結賬,這個矛盾處理不好,就會兩敗俱傷。
如果藥店進行現款結賬,萬一藥店賣不動,加上奶粉保質期又短,庫存處理、資金週轉等問題對於藥店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企業聲音
藥店與其他渠道售價相差不大
●呂淑芹,北京三元食品公司副總經理
西方國家的奶粉70%-
80%都是在藥店系統銷售的,而國內卻只是剛剛起步。醫藥銷售系統代表的是更嚴格和更好的品質,安全和健康。大家去藥店購買也會更安全,更放心。如果企業達不到藥店要求的高標準,其産品不可能進入這個系統,不為醫藥系統所接受。而對於價格問題,同類産品在藥店銷售和在超市等其他渠道的銷售價格不會有太大差異,消費者可以放心選擇。
■ 消費者説
消費者更看重價格優勢
至於會不會去藥店購買奶粉,新晉媽媽蔣麗表示,主要看産品和價格,比如,她家孩子一直吃牛欄山奶粉,如果藥店也有,就要看價格,“更便宜,可能會選擇購買,但如果差不多,就還會通過原來的渠道購買,畢竟對那邊的信任度更高。”
而關於藥店奶粉更安全的説法,蔣麗不以為然,因為藥店本身就出過賣假藥的問題,“如果在藥店的奶粉能管好,理論上,在超市、商場等渠道的奶粉應該也沒問題。”
■ 專家觀點
奶粉安全主要在生産環節
●王丁棉,奶業專家
奶粉産品的品質安全保障,主要應該放在出廠之前的生産環節,以及原料的源頭,而不是出廠之後的流通和消費環節。根據統計數據,出廠以後,在流通及消費環節導致變質,或者出其他安全問題的比例,不到10%,比例很小,主要問題,還是出廠之前造成的,比如三聚氰胺等問題。
另外,藥店賣奶粉,對硬體要求很高,比如在香港,格局是清清楚楚的,藥店裏要專門開闢一個窗口來銷售奶粉,另外,奶粉的倉儲保存,對溫度、濕度、通風等條件,都要講究的。
大家都知道,一進藥店就可以聞到藥味,尤其是中藥,很多是沒有密封包裝的,它會釋放很多藥味出來,而奶粉現在的包裝,鐵罐也好,軟包裝也好,不是百分百密封的,放在旁邊,時間一長,就會通過很微小的小細孔,把外面的氣味、空氣、水分等,吸進奶粉中,這對奶粉品質,反而有不利影響。
現在中國奶粉價格高,主要是中間環節太多,去年做了一個調查,全世界的奶粉沒有超過200元的,去年年底平均是120元左右,今年的價格有所上漲,也不會超過130-140元,偶爾有一兩個國家,是160多到170元。
國際上,絕大多數的奶粉價格都是在120-130這個範圍內,如果國內價格也想達到這個水準,就要學國際上的經營模式——一對一,就是生産廠家和藥店直接對口,那麼國內的層層加碼,總經銷,代理商,分銷商,五六個層級都要被砍掉才有可能。
奶粉進藥店價格只會更高
●宋亮,乳業專家
奶粉進藥店,只會價格更高,不會更低。因為,現在藥店主要銷售的藥品和保健品都屬於高毛利産品,一般都是十倍以上的毛利;而奶粉最高不過五倍,對於藥店來講毛利偏低。如果奶粉限價,藥店不賺錢,甚至虧本,他們肯定沒有熱情,也不願意做。
此外,目前消費者普遍還是認同母嬰專賣店和大型連鎖超市,這些也都是合法的經營店,很多消費者已經習慣了到這裡購買,如果不是強制命令,不許這些店舖銷售奶粉,很多消費者還是會繼續去購買,這對於藥店,也是經營上的巨大挑戰。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林文龍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