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京津唐及環渤海  > 正文

京津冀“1+9+3”模式助推首都經濟圈加速

2013-07-02 08:50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趙曉娜 實習生 聶晶晶

  北京將建設“新七環”?北京市規劃委日前澄清,在北京市的總體規劃中,“大外環”已取代“新七環”的提法。到2015年,河北省有多達11條高速公路直達首都,京冀交通一體化進程全面提速。這也意味著,作為國家戰略的首都經濟圈,也將加速形成。

  今年5月,北京與河北兩省市簽署的合作框架協議中,石家莊、衡水、滄州三市最終納入首都經濟圈規劃,由京津冀三地組成的“1+9+3”模式基本確立。區域經濟學家表示,首都經濟圈的發展應基礎設施先行,縱深仍需探索區域利益共用機制以及長效對話機制,避免無序競爭。

  “1+9+3”鼎定首都經濟圈

  據北京市規劃委透露,目前“大外環”規劃已經完成,全程940公里,到2015年全部通車。這意味著,屆時,“大外環”將直接連接10余條高速公路和10條一般國道,所有路過車輛無需再穿城而過。

  到2015年,河北省按順時針方向將有京承、密涿、承平、京秦、京哈、京臺、大廣、京港澳、京昆、京新、京藏11條高速公路呈聚合狀直達北京。

  此外,6月初,北京市與河北省簽署的《2013至2015年合作框架協議》中提到,北京和河北在3年內要儘快完成京張鐵路、京沈客運專線可研批復等相關工作。而這只是京津冀城際軌道交通規劃修編的一個縮影。

  這被認為北京推動首都經濟圈正式擴圍進入實質階段。分析認為,京冀交通一體化進程全面提速,環首都經濟圈加速形成。

  記者同時了解到,目前首都經濟圈規劃由國家發改委提出,由北京方面初步制定方案。據悉,最初首都經濟圈規劃的範圍為“1+6+3”,即北京加河北張家口市、承德市、保定市、廊坊市、唐山市、秦皇島市再加天津北部的寶坻區、武清區、薊縣。

  據媒體報道,北京最初規劃的首都經濟圈由於涉及的城市少,而被國家發改委要求重新擴圍。2013年5月22日,北京市與河北省簽署的《2013至2015年合作框架協議》已經將石家莊、衡水、滄州納入規劃,最終形成了“1+9+3”模式。

  北京需興建衛星城來疏散人口

  實際上,早在去年出臺的國家“十二五”規劃中,就出現了“首都經濟圈”這一新名詞。

  不過,從世界城市的發展規律看,首都經濟圈不是一個新概念。倫敦、巴黎、東京等世界級大都市均以都市圈的形式出現,成為了當今世界最活躍的區域經濟中心。以首爾為例,其核心城市周邊有20多個衛星小城,最近的衛星城距離核心區50多公里,最遠的100公里。

  而對北京來説,目前的衛星城發展一直受制于交通條件。交通改善都有利於北京擴大腹地,加速“增長極”成長。實際上,“大外環”只是京冀合作深入的第一個“禮包”。隨著合作的深入,北京與河北連接地帶還將迎來井噴式的發展機遇。

  “‘首都經濟圈’的核心首先是首都功能的實現。”北京市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趙弘告訴記者,首都決定了整個國家的決策效率和國家的形象,因此該區域要為首都功能的合理佈局、優化及充分實現來做文章。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城市運作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銳表示,首都經濟圈的發展重在體現區域均衡發展的和諧共生理念。“其協同發展的區域演進過程,則反映了區域核心增長極的變化。”

  他解釋,北京作為人口密度較大的特大型城市,如何把中心城區的人口向周邊地區疏散,這是緩解首都人口壓力的重要戰略思考。“當然,這種戰略並不是舉一城之力就可完成,北京需要支援周邊一些新城建設,完善其基礎設施共建共用程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準。”

  陳銳還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在區域大協作機制的新形勢下,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來實現跨區域的貿易洽談、産業協作以及生活互通,圍繞著物流、人流、資訊流、資本流、技術流五流來交匯發展。“首都經濟圈已經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個涉及區域較大的整體規劃。”

  避免無序規劃和惡性競爭

  事實上,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並不是一個新話題。但過去十年,京津冀一體化依然在行政體制的怪圈中打轉,難有真正推進。趙弘表示,目前我國跨區域的利益分配、合作機制仍然空白,這是京津冀區域一體化近些年停留在表層、無實質進展的原因。

  “比如説,跨區域的企業轉移,它的稅收怎麼分配?地方政府GDP怎麼核算?跨區域的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如何實現?跨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如何進行投資?”趙弘説,這需要在國家層面上有所探索,在制度層面上進行設計。

  “區域間互惠互利共用模式需要國家層面對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科技五類戰略資源進行頂層設計。”陳銳表示,否則將陷入盲目推進大工程、大項目建設的怪圈,容易迷失在短視的行為中,帶來長期發展風險。

  據媒體報道,國家計劃引入民營資本在京津冀結合部建設一個超大規模物流産業園區,計劃佔地面積10平方公里,總投資高達800億元人民幣。發改委經濟研究所調研員王平表示,國家發改委希望借此帶動首都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經濟發展,同時有助於加快解決京津周邊“貧困帶”問題,使環渤海地區真正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三極”。

  “縱觀泛珠三角、長三角1+16、武漢都市圈等區域發展,凡是成功的案例,無不建立了具有長效機制的制度安排,避免無序規劃和惡性競爭,實現互補發展。”陳銳表示,首都經濟圈這一增長極一定不是大而全,而是多頭並進、三足鼎立,體現結構創新。即區域中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內在特質,實現功能優勢互補,形成區域和諧發展的價值導向。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