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這份成績單顯示,2016年,我國經濟運作總體平穩,GDP比上年增長6.7%,經濟增長品質穩步提高,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
展望2017年,中國經濟將交出一份什麼樣的成績單?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換擋已經成為新常態的重要特徵之一,GDP增速能否繼續保持平穩運作?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能否進一步延續?
“中國發展仍處於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信心十足。”參加全國兩會的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巨大、前景光明,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姿態沒有變,只要全國各族人民腳踏實地,擼起袖子加油幹,甩開膀子使勁拼,就一定能有效應對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實現經濟社會的平穩健康發展。
平穩運作前景好
最近一段時間,國際機構陸續發佈了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與以往不同的是,看多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聲音越來越洪亮,而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則微弱了許多。
其中,IMF在1月份將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從2016年10月份的6.2%上調至6.5%;世界銀行預計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6.5%,且未來兩三年中國經濟將企穩向好。
“事實上,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新常態,這一發展階段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經濟增速換擋,也就是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對於新常態的認識,不僅國內需要一個過程,國際社會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觀察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態勢。”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説。
春江水暖鴨先知。宏觀經濟的冷暖,作為微觀主體的企業家們的感受最真切。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鵬遠企業集團董事長朱立秋認為,2016年,6.7%的GDP經濟增速如果和過去比,肯定是放緩了。但是,如果把這一增速與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這一增速仍位居首位。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正處在新舊動能的轉換之中,隨著新動能的興起,以及傳統動能的改造提升,中國經濟必將繼續保持平穩健康運作。
“中國經濟面臨的機遇遠遠多於挑戰,我們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信心十足。”全國政協委員、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説,儘管中國經濟面臨著一定的下行壓力,但中國有著巨大的內需潛力,這其中,13億多人口的消費需求、城鎮化進程、綠色消費等都將帶來一系列的內生增長動力,這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之源。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邯鄲市陽光百貨集團董事長韓玉臣説,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們不能再用過去的尺規來衡量中國經濟增速。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經濟增速雖然在放緩,但是許多企業的活力在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在提升。隨著各項改革的持續深化,改革紅利持續釋放,中國經濟發展依然動力十足。
經濟增長潛力大
近年來,我國堅持結構存量和增量調整同步推進,努力推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使經濟結構出現了一系列變化,經濟發展更健康、更具可持續性。隨著中國經濟結構更趨合理,經濟增長動力“換轅”,中國經濟也展現出了更大的發展潛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方資産管理公司原總裁梅興保説,我國模倣型排浪式的消費階段已經基本結束,迎來的是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升級階段,旅遊、教育、養老、醫療等一系列新的消費需求也快速增長,這些領域都將為各行各業打開巨大的市場空間。
“從投資的角度看,我國不僅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有諸多薄弱環節,在一些傳統製造的技術改造領域也存在許多短板。因此,中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對內需潛力的深挖。”梅興保委員説。
蔡繼明代表説,2016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7.35%,但是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41.2%。這就意味著,我國有超過2億人口處於“被城鎮化”的狀態。這些“被城鎮化”的人口雖然在城市裏務工,但是住房、子女教育、看病、養老等方面的消費需求並沒有辦法在城裏得到很好解決。在此情況下,很多“半城鎮化”的人口就會選擇把大部分收入寄回農村,而不是用於在城市消費。
“很多地方農村的消費水準與城市相比,可能有三四倍的差距。換一個角度看,這兩億多‘半城鎮化’人口如果成為市民呢?”蔡繼明代表説,隨著農民工的市民化,將會帶來住房、教育等一系列消費需求。這樣發展下去,城鎮化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潛力,才能真正轉化為經濟增長的動力。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副院長王海波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國際地位穩步提升,為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中國也抓住了歷史性機遇,發出了“一帶一路”倡議,並積極推動國際産能合作,這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拓展了更廣闊的空間和舞臺。
創新發展動力足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表示,中國長期發展積累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些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國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經濟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當然,中國經濟運作中也面臨著一系列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的固有矛盾,一些新的問題也有所暴露。不少代表、委員也對記者表示,要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仍然必須依靠改革創新,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加速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新舊動能轉換和思想觀念轉換是相通的,中國的發展必須從要素驅動走向創新驅動。”王海波委員説,近年來,創新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在未來的發展中,應該更加注重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結合,使創新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
“在現在的經濟形勢下,國家需要依靠創新驅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企業更需要依靠創新來不斷獲得市場競爭新優勢。”朱立秋代表説,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要持續向好,必須依靠一大批偉大公司的興起。而偉大的公司,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朱立秋代表指出,企業家的素質決定了企業的未來。因此,企業要實現創新發展,關鍵要讓企業家自覺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成為學習型企業家和創新型企業家;要多一些實業報國的情懷,充滿激情地去投資,踏踏實實地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創新無小事。中國企業由小到大,由大到強,靠的是走好創新發展的每一小步。”朱共山委員指出,低端産業規模擴張的老路在中國已經走不通。協鑫集團能夠發展成為中國500強企業,關鍵在於企業持續提升的技術創新與研發能力,積蓄了強勁發展“動力源”。協鑫集團每年將銷售收入的3%以上投入研發,目前已在國內外設立20余家科研機構,累計申請專利589項,擁有2500名海內外優秀科研人員。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