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國家的發展進程中,總有一些時段令人難以忘懷,也總有一些事件讓人久久回味。它們宛如朵朵璀璨激越的浪花,常常捲起記憶中的層層漣漪……2016年的稅制改革便是如此。
這一年,隨著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工作的順利實施,營業稅徹底退出歷史舞臺;資源稅從價計徵改革全面推開,水資源稅試點開徵;《環境保護稅法》獲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這一年,稅制改革跑出加速度,綠色稅制正在逐步形成。
這是一場加速釋放紅利的深刻變革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指導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決定》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從優化資源配置、維護市場統一、促進社會公平、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對深化稅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為更好發揮稅收在服務發展大局中的作用指明瞭方向。
“以財稅體製作為改革的突破口,或者主線索,很多問題也都可以在這個線索上求得牽動,求得解決,例如産能過剩問題,經濟結構調整問題,地方債問題等。”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斌説。
在新一輪稅制改革的時間表中,被喻為“稅改突破年”的2016年,是個頗有標桿意義的年份。改革走到今天,剩下的難題都是“硬骨頭”。在全面深化改革走入“深水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期的今天,稅制改革掀起新的篇章。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重點鎖定增值稅、資源稅、環境保護稅等6大稅種,吹響了新一輪稅制改革的進軍號。稅務總局以加強頂層設計為前提,明確時間表路線圖,統籌兼顧、穩步實施,落實落細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各項要求。
2016年以來,稅務總局多次召開局領導專題會議,對營改增、資源稅改革等進行專項研究,要求全系統幹部拿出更大的勇氣、更實的作風,“打硬仗”、啃“硬骨頭”。
堅冰已經打破,航道已經開通。一年來,稅務總局通過精心設計改革方案、主動適應和營造改革環境、準確把握改革時機和力度,成功實施了一系列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稅制改革,順利完成稅制改革各項重點任務,推動稅制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
“營業稅全面改徵增值稅的改革目標初步實現。明年起,我們將乘勢推進增值稅立法等準備工作,從而形成國內完善、國際先進的中國增值稅制度。”王軍局長在第十屆稅收徵管論壇大會開幕式致辭中指出。下一步,稅務總局將根據經濟社會形勢發展變化,完善和落實服務“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的稅收政策,在法治軌道上持續推進稅收改革,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今年以來,我國陸續推出一系列政策性、制度性減稅舉措,有效降低企業稅負,增強市場活力。在進一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新一輪稅制改革助力企業‘輕裝前行’。”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認為,這輪改革在為企業減負的同時,正從深層次激發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助推産業升級綠色發展。
營改增下了一招“活棋”
隨著營改增試點的全面實施,四大行業納入試點範圍,增值稅已經實現對所有貨物、服務的生産、流通和消費領域的全覆蓋。營改增帶來的“減稅”正在對産業升級、企業發展、就業創業、誠信建設等産生越來越多的正面“外溢效應”。良好的市場機遇和有力的政策支援,助力中國企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
——稅制結構得到完善。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建立比較完整的消費型增值稅制度,構建全國統一規範的增值稅管理體系,是財稅體制改革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通過打通二三産業增值稅抵扣鏈條,製造業企業外購服務支付的增值稅可以抵扣,激發了製造業採購服務的積極性,實現了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發展、互促共進,加快了新舊動能接續轉換。
“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政策主線的背景下,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實現增值稅對貨物和勞務的全覆蓋,基本消除了重復徵稅。”張斌説,通過統一稅制,使稅收的中性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從而使我國整個稅制更趨完善。同時,將不動産納入抵扣範圍,比較完整地實現向消費型增值稅的轉型。此次全面實施營改增對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我國財稅體制也邁出了重要步伐。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營改增試點,最早是2012年在上海起步的。從近幾年上海的變化看,營改增的外溢效應正在持續顯現。
“2012年推行營改增試點後,第三産業佔GDP比重首次突破60%,並以年均2至3個百分點的速度持續平穩增長。”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介紹,到2015年,上海第三産業佔比達到67.8%;今年上半年,這一比重再次上升,達到70.8%。因此,實施營改增對於促進現代服務業等第三産業發展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
營改增後,許多企業發現,營改增帶給自己的遠不只是減稅,更是轉型升級之路。“機械設備裝備水準的提高帶來的是作業人員減少,人工費用降低,資産結構加速優化,形成減稅降負的良性迴圈,讓我們在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中國中鐵總裁張宗言認為,從長遠看,營改增必將提升企業管理水準,促進創新發展,加速轉型升級。
——促進企業規範管理。“增值稅作為國際公認的‘良稅’,更能順應經濟新常態發展內在要求,通過抵扣鏈條的全覆蓋,促進企業規範管理。”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説,營改增倒逼企業,主動適應新稅制的要求,積極調整經營策略,改進財務管理方式,使內部管理更加規範化、合理化。
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充分與否,直接關係企業的稅收負擔,這也倒逼房地産企業進一步優化內部經營結構。山東招金置業發展有限公司財務主管翁佔斌介紹:“為適應增值稅抵扣政策,我們改進經營管理方式,將設計、廣告和銷售等相對獨立的業務外包,把不能抵扣的人工等費用轉化為可以抵扣的外購服務,增加抵扣項目,實現了減稅降負。”
“統一徵收增值稅,二、三産業在稅制上實現了貫通,原來單獨的‘兩根線’擰成了一股繩,抵稅的鏈條也就完整了。”胡怡建説,稅制統一、稅收中性、稅負減輕,將促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的分工細化和相互融合發展,為産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新動能。
資源稅改革釋放綠色利好
推進資源稅全面改革,是基於有效解決資源稅制度存在問題,並圍繞資源稅改革目標進行的一次重大政策調整,將在多個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資源稅從價計徵促進合理開發。“全面構建從價計徵機制是本次改革的核心,從價計徵具有‘自動穩定器’的組織收入和調節經濟功能。”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正中説,從價計徵構建了稅收自動調節機制,既有利於促進資源合理開發,又能自動反映資源市場價格的變化,代表了資源稅費制度改革的方向。
從7-10月改革實施情況看,按改革前政策計算,全國129個稅目應徵資源稅收入132億元,改革後,實際徵收102億元,總體減負30億元,降幅22.57%,絕大部分稅目負擔下降。
許正中分析認為,礦産資源稅從價計徵方式的改革,有效克服了長期以來礦産品資源稅從量計徵的諸多弊端,構建了資源品價格與資源品稅負之間的聯動機制,使資源品稅負內化于資源品價格之中,使得資源價格更加有效反映資源品的供求狀況以及稀缺狀態等,有利於健全科學合理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
——水資源稅開徵促使企業節約資源。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將水、森林、草場、灘塗等資源納入徵稅範圍。河北,這個地下水超採最為嚴重的地區,成為此次水資源稅改革試點的前線戰場。7月1日試點以來,通過一系列措施推進改革落實,目前試點改革成效明顯。前4個月,全省累計接受水資源稅納稅人申報38607戶次,申報水資源稅5.8億元。
水資源稅改革通過水資源費改稅的方式,避免稅費重復徵收,不會增加正常居民生活用水和一般企業用水負擔。改革保障農業生産中的合理用水,而且對規定限額內的農業生産取用水,免征水資源稅。差別化徵收的水資源稅制度設計倒逼不少企業重新定位發展思路。順應水資源稅改革,承德北雁鑄造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著手向節能化轉型發展,公司負責人王永麗介紹:“按照水資源稅改革小組的測算,轉型成功後,我們硅砂行業每生産1噸水洗砂,可節約耗水1.24噸,一年下來,可以節省很大一筆費用。”
——清理收費基金使資源型企業負擔降低。山東泰安是我國重要的井礦鹽生産基地,泰安市肥城勝利化工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李立星算了一筆賬,目前公司工業用鹽年産量300萬噸,市場銷售均價每噸120元,實際稅負在10%左右,改革後資源稅率為4%,再加上礦産資源補償費停止徵收,企業每年可節省資金2700萬元。“這是一個可觀的數字,對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加持續投入、改善職工待遇等方面都將是空前的福利。”李立星説。
國家稅務總局財産和行為稅司負責人表示,此次改革按照稅費平移的基本原則,兼顧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和承受能力,合理確定資源稅計稅依據和稅率水準,總體上不增加企業稅費負擔,改革後大部分企業的負擔將有所降低。
“從我國資源稅改革實踐來看,理順稅費關係已成為資源稅改革的關鍵。”胡怡建説,我國現行各地涉及礦産資源的收費基金項目較多,而許多收費基金與資源稅徵收對象、方式和環節相同,調節功能相似,造成資源稅費重疊。通過清費立稅,能在保持企業負擔基本穩定前提下,為順利推進資源稅改革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環保稅立法將促進美麗中國建設
《環境保護稅法》獲得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環境保護稅法》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落實稅收法定原則”要求後、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第一部單行稅法;又是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第一部單行稅法;也是明確寫入部門資訊共用和工作配合機制的第一部單行稅法,對落實稅收法定、完善地方稅體系乃至促進美麗中國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環境保護稅法》共計六章,分別為總則、計稅依據、應納稅額、稅收優惠、徵收管理、附則,全文二十八條。總體上是按照“稅負平移”的原則,將現行排污費改為環境保護稅。“環境保護稅的收入規模並不大,排污費改稅的主要目的不在於籌集財政收入,而在於通過稅收杠桿,引導排污單位減少污染物排放,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産生活環境。”據稅務總局財産和行為稅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財稅領域落實的重大舉措,環境保護稅的開徵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的“綠色稅收”體系。
知之不難,行之不易。作為我國現行稅制體系中的新稅種,環境保護稅與目前稅務機關徵管的其他稅種存在較大差異,具有獨特的徵管特點和技術要求。如何做好這個新稅種的徵管工作,是擺在稅務機關面前的重要課題。正因如此,稅務機關正在下苦功夫,花大力氣,切實抓好各項準備工作,提高對環保稅重要意義的認識、加強與環保等部門協作、搭建資訊共用平臺、做好納稅人的宣傳輔導,上下一心,內外同力,科學穩妥做好新稅種的徵管工作。
消費稅改革引導合理消費
自2014年底,取消汽車輪胎和酒精等消費稅稅目,拉開了新一輪消費稅改革的帷幕。提高捲煙批發環節從價稅率,對電池和塗料新開徵消費稅,消費稅進入改革密集區。
2016年,消費稅迎來改革的窗口期,以徵稅範圍、徵收環節、稅率為核心的調整在加速推進,繼取消普通化粧品稅目,下調高檔化粧品稅率之後,又對超豪華小汽車加徵消費稅,宏觀調控意圖清晰明顯,引導合理消費、促進節能減排,降低居民消費稅負、鼓勵消費的積極信號不斷釋放。
“調整化粧品消費稅政策,是繼2006年我國取消日化産業的‘護膚護髮品’稅目後又一針對化粧品領域的大動作,也是消費稅改革向前推進的重要一步,體現了消費稅面向高污染、高消費和高耗能産品徵收的調節意圖。”張斌説。
“對豪車加徵稅,不僅促進了車輛價格的理性回歸,還在一定程度上支援了本土企業和國産品牌的發展壯大。”江西省新餘市安瑞帝豪銷售公司總經理廖小移一語中的,豐富的銷售經驗讓他看到了即將顯現的調控作用。“超豪華汽車消費稅向外界釋放了‘引導合理消費,促進節能減排’的信號。”許正中認為,為了體現消費稅引導合理消費的既定原則,未來消費稅的主要徵收對象必將向高污染、高消費和高耗能等領域繼續推進。
政策調整推動稅制不斷優化
新一輪稅制改革,帶來了多重顯著的正面效應,不僅形成了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調控機制,而且健全了促進我國科學發展的“內生性”制度安排。稅制改革總體上減輕了企業稅負,均衡了行業和産品間的稅負水準,進一步增強了市場主體的活力。
——股權激勵稅收新政為創新創業減負。“一看到股權激勵稅收新政的消息,我們公司微信群馬上‘炸翻了’。這對於我們這樣的科技創新型企業來説,真是一場及時雨!”談起新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北大先鋒科技公司監事會主席羅珍難掩興奮之情。
為充分調動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和積極性,使科技成果最大程度轉化為生成力,財稅部門對符合條件的非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行遞延納稅政策,對上市公司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和股權獎勵適當延長納稅期限,對技術成果投資入股實施選擇性稅收優惠政策。此次政策調整,將原來在兩個環節徵稅合併為只在一個環節徵稅,在轉讓環節的一次性徵稅統一適用20%的稅率,比原來稅負降低10—20個百分點。
——科技成果轉讓個人獎勵暫不需繳納個稅。近日,上海上理太赫茲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市楊浦區稅務局成功辦理了《科技成果轉化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備案,乙太赫茲科技研發成果作為無形資産獲得股權獎勵的上海理工大學科研團隊暫不繳納個人所得稅1035.09萬元。
稅務總局所得稅司負責人介紹,根據有關規定,科研機構、高等學校轉化職務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資比例等股權形式給予個人獎勵,獲獎人在取得股份、出資比例時,暫不繳納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減免對科技創新的支援效果已有顯現。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科研人員都可享受股權獎勵個人所得稅免稅、分期繳納優惠。在助推企業創新轉型升級的同時,稅務部門也逐漸將落實普惠型稅收優惠聚焦到個人,在普惠稅制的探索上繼續邁步,鼓勵更多科研人員投身創業創新大潮。”上海稅務局局長過劍飛説。
——支援重點特殊群體就業。2016年前三季度,我國對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殘疾人、隨軍家屬、軍轉幹部、退役士兵等重點特殊就業群體給予了按戶限額減免、增值稅即徵即退、限額減免等不同類型的稅收減免優惠,共減免稅收95.98多億元。
“這些政策顯著降低了創業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稅收負擔,助推了更多創業行為和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説,稅務登記企業戶數已由2012年的3460萬戶增加至2016年10月的4700萬戶,增幅達38.2%。
李萬甫介紹,今年以來,財稅部門出臺了擴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範圍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範圍、對生物制藥等領域實施更為優惠的加速折舊等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讓更多企業的研發活動、研發費用支出能夠享受政策紅利快速發展。
“新一輪稅制改革,是一場關係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刻變革,是立足全局、著眼長遠的制度創新。”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表示,通過改革,使財稅體制在更高層次、更廣範圍發揮更大作用,構築順應歷史規律、切合時代潮流、代表發展方向的現代稅制。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