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變現,似乎稱得上是2016年度熱詞,從年中的知乎live、分答引爆知識付費熱潮,到年底的喜瑪拉雅“123知識狂歡節”,“向知識致敬”有望成為整個社會的一場盛宴。
從分享經濟的角度解讀,知識變現背後更多是個體價值的能量釋放,這股力量,有望重塑未來個體生活和工作方式、企業組織運作方式、文化價值觀等社會運作模式,成為影響數億人的時代風潮和趨勢。
破解經濟剩餘的問題
從分享經濟的大背景來看,這股席捲全球的風潮,核心是破解經濟剩餘的問題。經濟剩餘在個人層面,簡要體現在三類資源:閒錢、閒物和閒功夫。
進一步從三類資源的角度看,分享經濟正在從基於有形的實物資源的分享,向無形的基於時間和技能的分享轉變。這類經濟剩餘來源於個人,中國是人口大國,基於知識與技能的分享將會有非常大的潛力可以挖掘。
未來,分享經濟不僅將改變人們打車、租房的應用場景,也將使人們對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和技能,即個體的價值進行重新的認識和管理應用。
知識與技能分享模式下,創新創業的機會爆發,已經滲透到多個行業。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成三個層面:第一類是基於個體勞動力的分享;第二類是基於個體技能分享的服務交付; 第三類是基於個人所擁有的腦力資源作為生産資料。
當然,這三類的劃分並不是完全割裂的,可以看到知識分享經濟和個人技能服務、甚至跑腿服務已經在融合發展。未來的知識分享經濟,有可能不僅授之以魚,還會授之以漁,從提供知識,向提供解決方案轉變,從個體的定制化知識,向個體的定制化服務轉變。
知識直接變現的商業邏輯
2016年幾乎每個月都有大量的知識分享付費的産品出現,知識分享從個體隨機性的行為逐步演變為雙邊市場上的商業行為,知識分享經濟的時代已經加速到來。
免費的知識分享與知識分享經濟的核心區別在於:免費的分享遵循著知識免費,廣告變現這種網際網路非常典型的商業模式。但是在知識分享經濟下,知識變現的通路縮短,知識可以作為商品在市場上直接交易,主要包括付費打賞及收費模式。
當然這種轉變並不是一蹴而就,目前來看,廣告模式仍然是知識分享經濟平臺還有個體主要的收入來源,打賞模式在直播平臺上比較火爆,但是在自媒體還有更多形態的知識分享經濟平臺,還沒有成為一個主流的商業模式。
收費模式下,根據調研顯示用戶對於傳統的付費文檔/資訊的訂閱或下載,接受度是比較高,但是對於新興模式,例如付費語音問答、線上沙龍、行家諮詢等,市場還處於培育期。
知識分享經濟的四大趨勢
那麼人們可能會問,知識作為商品直接交易是不是偽需求呢?
其實可以從網際網路內容産業的大趨勢來看,內容付費的市場正在逐步成熟,包括視頻、音頻付費市場都在增長,有價值的內容本身就應該付費,用戶的接受度是在不斷提升。
知識分享經濟的交易規則已經基本清晰,供需兩端已經明確,除了免費到付費之外,還有哪些趨勢呢?
趨勢一:富媒體化和社會化分發: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網路頻寬提升和流量成本的降低,知識生産和傳播的方式正在從傳統下載和瀏覽的圖文模式,向以音頻和視頻為載體的富媒體化發展。同時線上下單,線下提供服務O2O模式也滲透到知識領域,打通了知識分享線上線下的閉環。
趨勢二:優質知識的入口地位凸顯:知識分享,整體呈現L形分佈的格局,少量的頭部知識分享者佔據大量的流量和收入,是優質知識産出的主力軍,大部分知識分享者是長尾一員。在這種格局下,知識網紅和專業性的機構有望勝出。
趨勢三:從平台端來看,知識分享經濟呈現著平臺化、融合化和垂直化的三大發展趨勢。
趨勢四:知識(內容)生態之爭,大幕初起:從整個知識分享經濟的市場格局來看,大部分知識分享經濟的平臺處於起步期,融資輪次比較低,規模也比較小,市場格局尚不清晰。
站上風口:三大不確定因素
知識分享經濟未來如何發展?長期看好,但是短期內還是需要克服三大挑戰。
第一是知識作為商品在市場上直接交易,用戶的體驗如何保障;第二是從免費到付費,如何保障知識分享內容的權益,不被免費的二次傳播;第三是伴隨著知識生産載體富媒體化的發展,對於音頻、語音問答、直播這些強調及時性和互動性的模式,如何在內容審查還有鼓勵發展之間實現平衡?
從知識技能分享的整體發展來看,分享經濟對於個體而言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改變了傳統的雇傭模式和就業模式。任何有一技之長的個體,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資産、自身的知識技能獲取更加多元化的就業機會,及多途徑的營收,使個人的價值得到充分的市場化變現,實現所謂的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同時在知識技能分享下,創新力和創造力不再局限于傳統的企業,而是向千千萬萬的個體自由人擴展,真正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種自由靈活的就業理念和工作方式已經成為潮流,國家也在一些行業已經開始有所推動,比如説在醫療、科研等領域,允許多點執業和兼職兼薪。
在企業層面,可以看到在分享經濟下各類C2B的服務眾包平臺崛起。傳統的“全員雇傭,場地辦公”模式已經過時,企業可以與分享經濟平臺去合作,分享人才而不是獨佔人才,對於企業而言一方面可以組織結構更加具有彈性,輕資産運作。同時可以吸納更多的社會外腦,通過更多的自由人聯合,去跨域協作,向虛擬企業發展。
對於整個社會而言,網際網路使分享變得更加容易,而分享經濟也對於個人的工作和生活、企業的運作,甚至城市的治理都會帶來新的變化,也需要新的模式去適應。分享經濟有望成為引領未來社會的發展風潮,必然會對於社會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帶來影響。
基於實物資源的分享,理念“為使用而不佔用”,“夠用即可”,會顛覆人們對於物質所有權的認知,重塑未來生活的標準及追求。基於知識和技能的分享,分享即意味著合作、開放和信任,在知識與技能分享盛行下,加強了個體之間的信任和合作,拓展了社交性,有望實現“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局面,進入因分享經濟而打造的新的網際網路親密時代。
孫怡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