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商品的豐富和消費者眼界的不斷提升,他們對於商品的要求不再是“可用”這麼簡單,一定要有抓住人心的“點”。要麼你比別人好用,功能上完全打中痛點;要麼擁有戳中人心的“附加價值”。賣萌就是後一種方式。
誰説只有動漫裏的卡通人物才能紅?
熊本縣位於日本西部,是個以農業為主的城市,在日本國民中一直默默無聞。2011年3月九州新幹線全線通車,熊本縣政府舉行“熊本地方吉祥物大賽 ”,熊本熊脫穎而出,被政府任命為“熊本縣營業部長”,全面推廣熊本縣,可愛的熊本熊以燎原之勢紅遍日本全國,至今約四年時間為熊本縣帶來約20億美元經濟效益。
熊本熊身上的商業項目更是多到令人咋舌:旅遊觀光、地方特産、文具、玩具、日用品、服裝,甚至定製圖案汽車、美容産品等等。熊本縣成功靠一隻卡通小熊在日本國內翻身。
不可思議嗎?
另一個例子也來自日本。提起即時通訊軟體LINE,許多人心中第一個浮現的是軟體內超萌的卡通形象,主要有饅頭人、可妮兔、布朗熊和詹姆士四個。不管有沒有用過LINE,這幾個卡通形象都在年輕人中極為流行。
2013年第一季度,僅直接售賣表情,LINE就收入了1700萬美元,第二季度又增至2700萬美元。其巨大的變現能力和所吸引的可觀用戶量讓不少其他軟體都爭相模倣,從國內的陌陌到國外的FACEBOOK,後者甚至單獨把消息功能從其官方軟體裏單獨拎出來,儘管官方對這件事的説法是“旨在簡化資訊發送和接收流程”,但在這樣的市場節點上為軟體加入大量又萌又賤的表情包,又該怎麼解釋?
邊賣萌邊賺錢是這幾年開始的嗎?
No!1922年,可口可樂即在法國使用了超萌的“北極熊”這一卡通形象。幾十年後的1993年,可口可樂公司的廣告業務面臨困境,再無新意,同年“Always Coca-Cola”系列廣告片中的“北極光”誕生,一隻憨態可掬的北極熊坐在冰原上和朋友們一起觀看絢麗的極光,同飲可口可樂來慶祝,引起市場的熱烈反響,北極熊純潔歡樂的形象為可口可樂的品牌做出了新的注解。
又過了20年,在兩輪昵稱瓶和歌詞瓶之後,今年聖誕,可口可樂再度召喚小北極熊,在各大城市的熱門商圈進行裝置展覽,一個個可愛的塑像講述了北極熊一家人從爸爸媽媽相識相知到結婚生子組成幸福美滿家庭的故事,主題就是有可口可樂的日子充滿歡樂。
以上案例大都瞄準了成年消費者,成年人天性中對可愛事物的追求一直存在,成功激發起成年消費者的童心是這些卡通形象成功的關鍵。
更重要的是,這幾個案例與機器貓、櫻桃小丸子、喜羊羊等有漫畫、動畫背景的卡通形象完全不同,它們的誕生完全是以商業化為考量,包括已經持續賣萌40年之久的Hello Kitty,都純以“顏值”紅遍全球。
“賣萌”到底賣的是什麼?
為何賣萌能産生巨大的經濟價值?
首先,隨著商品的豐富和消費者眼界的不斷提升,他們對於商品的要求不再是“可用”這麼簡單,一定要有抓住人心的“點”。要麼你比別人好用,功能上完全打中痛點;要麼擁有戳中人心的“附加價值”。賣萌就是後一種方式。
以LINE為例,萌表情的出現,讓這款IM軟體除了解決用戶溝通中産生的實際問題外,還為他們提供了另一種表達自我的溝通方式。這種方式未必有非常“硬”的實用性,如果較真起來,不用也一樣表達。但是它的“萌”所帶來的附加價值卻非常高,使用這些表情,發出消息的人顯得更加可愛,收到消息的人也更樂意接受,雙方得以在輕鬆有趣的情境下完成溝通,增進雙方的感情——這也正是溝通軟體的根本需求。這種價值是純技術手段所無法企及的。
其次,從生産者的角度來看,創造這些萌物的企業,也都是一個個“人”組成的,他們同時也是消費者,也需要能和他們心靈産生共鳴的東西。企業,作為一個由人組成的群體,本也應該具有人的本性。萌的東西是企業性格的表達,消費者也更願意和有性格的企業進行交流和溝通,並産生消費。
這就是萌的價值點所在。作為一種隱性的、非標準性的情感商品,它和人們的溝通無形無質,但很有深度。
機會一直都在
《爸爸去哪兒》中的小孩子為什麼紅了?因為他們可愛,激發起了觀眾的母性意識;
TFBoys為什麼紅了?因為他們青春年少,激發起了粉絲(尤其是女粉絲)的保護意識;
全球巡迴的“大黃鴨”所到之處人山人海何解?不就是一隻浴缸鴨子的放大版麼……
可是不少品牌依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説意識到了也沒有去實行,或者想實行卻實行不得,這是為何?
1.看不到賣萌的價值
對於許多企業,尤其是本土企業來説,無論嘴上説得有多想提升品牌,其實最根本的還是要提升銷量。一旦銷量有起色,品牌立刻變成第二位了。更別説還要為了賣萌去投入甚至賠錢,這都是他們理念中絕不會發生的事。
2.看不到收益
對於許多企業來説,立竿見影的收益才是廣告和行銷投入的基本原則。在這一點上,做一個形象、做一個品牌,遠不如做一次促銷、搞一次打折來得實在。
中小企業這樣考量的確有道理,但對一個想長期發展的企業來説,這樣的目光就顯得有些短淺了。
無論你承不承認,不管你做不做形象管理,企業在消費者的心裏總是有一個形象的。如果你沒有給他們規劃一個形象,那麼你平時表現出來的所有,包括店面、陳列、店員等等就都是你形象的一部分。於是,不投入造成了放任自流,最後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要麼模糊不清,要麼一塌糊塗。
3.沒有賣萌的能力
絕大多數企業還是嚴肅的,賣萌這件事從根本上來説,和企業的運作其實看來也是有些矛盾的。企業的運營和管理,總體上來説是嚴謹的,但賣萌一般被認為是鬆散的。這件事的確沒有標準可以衡量,卻與消費者聯繫最近,是最能打動消費者的地方。
這首先取決於設計師把握消費者審美的能力——怎麼樣才能抓住他們的“萌”點,其次則與領導層的審美決策息息相關,否則一個不同意,整個品牌的一次賣萌機會可能就失去了。
在中國,可口可樂北極熊的形象已經有幾年沒有出現了。多年後北極熊的回歸,意味著可口可樂看到市場和消費者對賣萌的需求和機會。一向在品牌上非常獨到的可口可樂已經這麼做了,其他品牌還不跟上?
不少品牌依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説意識到了也沒有去實行,或者想實行卻實行不得,這是為何?
[責任編輯: 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