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信用卡套現冒名信息充斥網絡:騙子騙取卡號詐騙

2015-01-13 09:08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記者調查發現信用卡套現冒名信息充斥網絡 不法分子借身份信息騙取卡號詐騙

  近日,個人信用卡資料遭泄露甩賣的現象再次引起關注,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信用卡非法套現資料泄露信息銷售市場猖狂,導致不法分子借持卡人信息進行各種詐騙。有分析認為,信用卡泄露的背後是銀行方面將資料泄露倒賣,在記者採訪中,也有銀行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網絡購買的信用卡信息僅有個人姓名、身份證、地址電話等信息,並沒有涉及卡號,“這種泄露的方式,很有可能不是銀行,而是為銀行寄信用卡的快遞公司。”

  文/記者李婧暄

  近日,不少持卡人向記者表示,近期接到不少自稱是銀行客服的電話,以提高額度等理由,希望在電話中獲取持卡人的卡號、驗證碼等信息,進行詐騙。

  信用卡資料泄露事件頻發

  根據廣州市公安局新聞辦公室1月11日向媒體通報的內容:最近,廣州警方接報多宗冒充銀行客服稱可幫助事主提高信用卡額度騙取事主錢款的詐騙警情。詐騙分子多使用虛擬運營商的“170”手機號段通過電話與網絡詐騙相結合的手法,造成多名事主被騙。

  “到底是哪個環節泄露了我們的信息,對方連我家的地址都知道。”一位持卡人表示。

  銀行方面也表示,近期接到的這種投訴很多,但騙子由于沒有掌握持卡人的卡號,往往會在電話中詢問持卡人。此外,還會說後臺發了驗證碼要求持卡人提供,“其實這些都是騙子手里已經持有了一部分的持卡人信息,然後通過獲取短信驗證碼,進行刷卡。”廣發銀行信用卡中心相關人士表示。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信用卡網絡消費往往只要提供卡號和驗證碼,不法分子就是利用這一點,購買了持卡人信息後逐個打電話。

  詐騙套現信息充斥網絡

  事實上,在網絡上,這種信用卡持卡人的信息可以很輕易買到,此外,記者調查發現,除了信用卡資料的外泄,近期出現各種信用卡套現等非法交流的群。

  記者在QQ群搜索輸入“信用卡”,則發現多個相關群,其中除了一些正規的信用卡交流群,還充斥著不少“信用卡套現”、“免費辦卡”甚至是“冒名信用卡”等交流群。

  其中一個群名為“冒名信用卡”的群內,群里介紹竟然描述:“誠信交易,真實出售冒名信用啊,老客戶介紹新人贈送蘋果手機,買卡直接聯係群主。”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獲取信用卡信息的方式多種多樣,有些公司號稱能辦理高額度信用卡,然後以此為誘餌,到處發信息誘使持卡人“上鉤”。接著他們會在辦卡過程中了解到受害者的所有個人信息,從而盜刷信用卡。

  此外,騙子在網上冒充各種“官方”身份,像各大銀行辦事處、各類政府機構、知名娛樂節目欄目組等,或發來一個鏈接,以中獎等名義,要求市民點開後,按提示輸入卡號、電話號碼,甚至是銀行卡密碼等信息。

  銀行:泄露資料面臨較高的被處罰風險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信用卡客戶信息泄露,第一懷疑對象就是銀行內部的員工,而此前也有相關銀行員工泄露客戶信息的現象,但目前銀行內部都有嚴格的管理要求和處罰制度,“以前確實存在泄露的情況,但自從監管部門發文嚴格禁止泄露客戶信息之後,現在銀行管理嚴格了很多,如果說真的要泄露,是比較困難的,也要面臨較高的被處罰的風險。”某銀行支行行長告訴記者。

  “往往騙子在網上能直接購買的資料就是持卡人的姓名、開卡銀行、電話和地址信息,但是都不清楚卡號和驗證碼。”某股份制銀行相關人士表示,如果是銀行方面泄露的,那麼就會直接持有卡號甚至後三碼等重要信息,可以直接消費盜刷,就不會幾毛錢一條信息這樣甩賣了。

  “我們最近頻頻發現持卡人遭到詐騙的事件,我們也對相關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不排除部分快遞公司在發放信用卡的合作中獲取了我們的客戶信息,從而進行資料外泄。”某銀行內部人士昨日向記者透露,但由于無法舉證,因此關鍵的泄露環節仍待查明。

  用卡提醒

  1.不要透露卡片“後三碼”:信用卡背面後三位安全碼,以及信用卡動態驗證碼是授權網絡快捷支付的重要憑據,卡片背面三位數的卡片安全碼幾乎等同于密碼。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動態驗證碼和卡片安全碼。

  2.保護個人信息:銀行不會通過電話要求客戶提供私密信息,持卡人如接到電話或短信要求提供卡片信息、個人身份信息等私密信息時,可通過回撥信用卡背面的銀行客服電話進行核實。不要輕信“區號+955××”或陌生號碼來電。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