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發現信用卡套現冒名資訊充斥網路 不法分子借身份資訊騙取卡號詐騙
近日,個人信用卡資料遭洩露甩賣的現象再次引起關注,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信用卡非法套現資料洩露資訊銷售市場倡狂,導致不法分子借持卡人資訊進行各種詐騙。有分析認為,信用卡洩露的背後是銀行方面將資料洩露倒賣,在記者採訪中,也有銀行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網路購買的信用卡資訊僅有個人姓名、身份證、地址電話等資訊,並沒有涉及卡號,“這種洩露的方式,很有可能不是銀行,而是為銀行寄信用卡的快遞公司。”
文/記者李婧暄
近日,不少持卡人向記者表示,近期接到不少自稱是銀行客服的電話,以提高額度等理由,希望在電話中獲取持卡人的卡號、驗證碼等資訊,進行詐騙。
信用卡資料洩露事件頻發
根據廣州市公安局新聞辦公室1月11日向媒體通報的內容:最近,廣州警方接報多宗冒充銀行客服稱可幫助事主提高信用卡額度騙取事主錢款的詐騙警情。詐騙分子多使用虛擬運營商的“170”手機號段通過電話與網路詐騙相結合的手法,造成多名事主被騙。
“到底是哪個環節洩露了我們的資訊,對方連我家的地址都知道。”一位持卡人表示。
銀行方面也表示,近期接到的這種投訴很多,但騙子由於沒有掌握持卡人的卡號,往往會在電話中詢問持卡人。此外,還會説後臺發了驗證碼要求持卡人提供,“其實這些都是騙子手裏已經持有了一部分的持卡人資訊,然後通過獲取短信驗證碼,進行刷卡。”廣發銀行信用卡中心相關人士表示。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信用卡網路消費往往只要提供卡號和驗證碼,不法分子就是利用這一點,購買了持卡人資訊後逐個打電話。
詐騙套現資訊充斥網路
事實上,在網路上,這種信用卡持卡人的資訊可以很輕易買到,此外,記者調查發現,除了信用卡資料的外泄,近期出現各種信用卡套現等非法交流的群。
記者在QQ群搜索輸入“信用卡”,則發現多個相關群,其中除了一些正規的信用卡交流群,還充斥著不少“信用卡套現”、“免費辦卡”甚至是“冒名信用卡”等交流群。
其中一個群名為“冒名信用卡”的群內,群裏介紹竟然描述:“誠信交易,真實出售冒名信用啊,老客戶介紹新人贈送蘋果手機,買卡直接聯繫群主。”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獲取信用卡資訊的方式多種多樣,有些公司號稱能辦理高額度信用卡,然後以此為誘餌,到處發資訊誘使持卡人“上鉤”。接著他們會在辦卡過程中了解到受害者的所有個人資訊,從而盜刷信用卡。
此外,騙子在網上冒充各種“官方”身份,像各大銀行辦事處、各類政府機構、知名娛樂節目欄目組等,或發來一個連結,以中獎等名義,要求市民點開後,按提示輸入卡號、電話號碼,甚至是銀行卡密碼等資訊。
銀行:洩露資料面臨較高的被處罰風險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信用卡客戶資訊洩露,第一懷疑對象就是銀行內部的員工,而此前也有相關銀行員工洩露客戶資訊的現象,但目前銀行內部都有嚴格的管理要求和處罰制度,“以前確實存在洩露的情況,但自從監管部門發文嚴格禁止洩露客戶資訊之後,現在銀行管理嚴格了很多,如果説真的要洩露,是比較困難的,也要面臨較高的被處罰的風險。”某銀行支行行長告訴記者。
“往往騙子在網上能直接購買的資料就是持卡人的姓名、開卡銀行、電話和地址資訊,但是都不清楚卡號和驗證碼。”某股份制銀行相關人士表示,如果是銀行方面洩露的,那麼就會直接持有卡號甚至後三碼等重要資訊,可以直接消費盜刷,就不會幾毛錢一條資訊這樣甩賣了。
“我們最近頻頻發現持卡人遭到詐騙的事件,我們也對相關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不排除部分快遞公司在發放信用卡的合作中獲取了我們的客戶資訊,從而進行資料外泄。”某銀行內部人士昨日向記者透露,但由於無法舉證,因此關鍵的洩露環節仍待查明。
用卡提醒
1.不要透露卡片“後三碼”:信用卡背面後三位安全碼,以及信用卡動態驗證碼是授權網路快捷支付的重要憑據,卡片背面三位數的卡片安全碼幾乎等同於密碼。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向他人透露自己的動態驗證碼和卡片安全碼。
2.保護個人資訊:銀行不會通過電話要求客戶提供私密資訊,持卡人如接到電話或短信要求提供卡片資訊、個人身份資訊等私密資訊時,可通過回撥信用卡背面的銀行客服電話進行核實。不要輕信“區號+955××”或陌生號碼來電。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