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北京公車改革年底前出方案 堅持社會化和市場化

2014-09-03 15:1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北京公車改革年底前出方案

  前天下午,北京市召開會議,貫徹全國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部署北京市公車改革工作。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安順出席並講話。按照全國公務用車制度改革電視電話會議的部署,明確要求地方在今年底前制定出總體方案。

  王安順指出,推進公車制度改革必須堅持社會化和市場化方向,通過合理有效配置公務用車資源,創新公務交通分類提供方式,逐步實現公務出行便捷合理、交通費用節約可控、車輛管理規範透明、監督問責科學有效的公務用車保障模式。改革中要堅持“規範、節約、高效、創新”四個原則,統籌解決好改革與穩定的關係,解決好改革中的公平問題,解決好改革後的效率問題,解決好改革資金平衡問題,解決好特大城市管理需求問題。

  王安順對北京市公車制度改革工作作出部署:一是抓緊制定工作方案,把任務、分工、進度以及要求等內容明確下來;二是落實好人員,各相關單位安排專人參加,及早開展工作;三是做好摸底測算,統籌協調,把現在的車、人、錢搞清楚;四是認真梳理問題,把可能出現的問題難點分門別類地加以深入研究,拿出方案。

  據了解,北京市公車改革將由市發改委制定具體工作流程,如公車改革這項工作如何開展、要不要設立工作組、工作組設立在哪等。

  ■ 專家解讀

  車改如何堅持社會化市場化?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説:“公務用車改革從長遠來看,應該由社會化來解決。比如租車公司、公共交通出行等。現在公務用車浪費嚴重,特別是原來每個單位都有車隊,每個車隊有二三十人,人員成本再加上車輛購置維修保養的花費很高。”

  他認為,應該將機關單位的車隊取消,集中性的用車,如開會、接待等,都可以通過租車公司來解決。甚至官員的出行也都可以利用這種方式,“過去地方副廳級以上都有公車接送上下班,改革之後取消公車,如果官員不想自己開車,也可以用給自己發放的公務交通補貼,找租車公司提供上下班接送服務,也可以自己去用手機打車軟體。這些都是社會化、市場化的方式。”

  葉青説,在今年7月16日國家出臺的公車改革方案中,允許有過渡期,市政府、區政府的公車服務中心還可能存在一段時間。在這段時期內,可能機關公務用車有一部分是租車,有一部分是自有車輛,有一部分出行則是公共交通。

  但他表示,公務用車改革最終肯定是要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要節約經費,減少浪費。

  車改如何協調好效率與公平?

  北京公務員隊伍龐大,如果人人車補,與現有公車花費比起來是否會有明顯的下降?

  “一些觀點認為,改革後公車費用還會增加。我認為是不對的。目前很多的車並不是財政供養的,而是通過其他方式。比如某地一個協會,收了300萬元的會費,拿了近30萬給會長買了一輛公車,而這個會長的行政級別才副處級。但這些錢是不會體現在三公經費等財政公開中的,是一般人看不見的。”葉青説。

  他表示,公車的經費是要看整個社會資源用了多少在公車上,再與改了之後用了多少錢做對比。而且過去公車都是為領導服務,還配有司機,今後發放公務交通補貼,是針對整個公務員的群體,領導的公車特權也就不存在了。

  對於現有公車的處理,葉青認為應通過拍賣等公開的方式,不能通過私下的途徑解決。“現在有些公車拍賣,溢價率達到了20%。”

  ■ 連結

  財政局:車改後公車相關經費將下降

  市財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韓傑近期曾表示,公車實施改革之後,公車的購置經費、運維經費,包括相關人員經費的支出,可能都要減少;同時對於租車,包括相關公職人員補貼會有所增加,“個人認為公車運作、購置經費應有一定下降空間,而且比例不會太低。”

  車改之後對人員的補貼等如何列支?韓傑當時稱,下一步要看財政部對相關科目的界定和説法,是列在公共經費裏還是人員補貼裏。現在三公經費是在公共經費來體現的,目前北京市也在和財政部溝通。

  儘管有公車,但北京多個部門還存在租車現象,對此如何管理?韓傑表示,北京市2012年啟動公車租賃服務採購招標,已經完成兩期。公車租賃範圍包括短期和長期兩類,對於租期6個月以上的,車型按照現行公務用車配備標準執行,比如多大排氣量和資金規模。(記者 馬力)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