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俊、馮璐)在深圳工作五年的小思最近一直攥著“醫保卡套現”的小廣告,內心進行激烈的“交戰”:醫保卡裏一萬多元錢沉睡了好幾年,放著吧,可惜;“套現”吧,違法。
為了幫助更多像小思一樣不常使用醫保卡的年輕人盤活“沉睡”的醫保金,深圳擬出臺相關規定拓展醫保金的使用渠道。正在審議的《深圳經濟特區促進全民健身條例(草案修改一稿)》提到,醫保卡可進行健身消費。這引來一片叫好聲,但專家提醒:在“惠民”的同時要做好風險防控,保障醫保金的安全性。
“醫保卡套現”小廣告背後的秘密
在深圳等年輕人眾多、人員流動性較大的城市,不少參保人繳納醫保之後很少看病,有的參保人醫保賬戶上的餘額達數萬元。由於醫保卡裏的錢無法取出,不少參保人為此煞費苦心:有的“小病大治”讓醫院多開藥,有的用醫保卡購買保健品囤積,不法分子甚至通過非法手段將參保人的醫保金提取出來,從中牟利。
深圳近日查處多起“醫保卡套現”的案件。據介紹,犯罪嫌疑人在大街小巷張貼“醫保卡套現”的小廣告,然後將打電話要求“套現”的參保人聚到一處,犯罪嫌疑人帶領參保人共同乘坐一輛車,到各大醫院掛號開藥,或者到藥房購藥,將藥物低價回收。參保人“套現”所得只佔醫保卡餘額的70%。
據介紹,醫保機構為醫保用戶建立個人賬戶,每個月都有一定比例的醫保金入賬,按規定,該筆資金只能用於門診醫療報銷和到藥房購買社會醫保目錄範圍內的藥品。不少身體健康、很少看病買藥的參保人,其醫保卡個人賬戶裏積累了額度可觀的資金。這筆資金平常不使用,對當事人來説就是“資源閒置”。為了最大化利用不能取現的個人賬戶金,種種“套現”醫保賬戶金的手段應運而生。
記者了解到,不少參保人由於“套現”時違規使用醫保卡,真正生病需要使用醫保卡時無法實現權益。此外,由於犯罪嫌疑人把“套現”時低價收購的藥品賣給藥房,導致藥房的藥品品質難以保證,甚至危及患者性命。
醫保金大量結余催生新的應用渠道
我國從1998年開始在全國啟動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以來,醫保金通過其社會互助共濟等功能,為保障職工身體健康和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社會保障資金收入及結余的增長,個人醫保賬戶上的結餘款如何處置的問題也成為令人矚目的話題。
事實上,包括醫保金在內的社會保障資金近年來都出現了大量結余的問題。早在2011年底,我國18項社會保障資金累計結余就已超過3萬億元。審計署公佈的消息顯示,2010年到2013年,社保基金會自營指數化投資組合虧損共計69.53億元。
為喚醒“沉睡”的醫保金,專家建議,應當為個人醫保賬戶餘額建立更廣泛的使用空間,從統籌基金“公平公正、互濟共助”的角度看,應拓寬基金的使用主體,建立家庭成員共用機制。深圳目前已作出嘗試,例如深圳少兒醫保可以實現少兒同父母醫保個人賬戶的共用。
正在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審議的相關條例修改稿規定,市民醫療保險個人賬戶上一年度餘額達到5000元以上的,可以將餘額的10%用於個人健身消費,消費額度由社會保險管理部門每年核定一次。這一規定如果落實,不少市民醫保賬戶上沉積多年的資金將被激活,這為醫保金的使用探索出一條新路徑。
盤活“救命錢”需設置“警戒線”
廣東省社科院原研究員詹天癢提醒,醫保基金的社會保險性質本身就需要積累,類似于存錢養老,過度創新可能滋生“套現”風險,需要更多的制約和監督措施。
詹天癢認為,加拿大的醫保基金模式值得借鑒:將醫保報銷和納稅額度予以掛鉤,通過納稅額度來劃定貧困線,達到標準的以退稅方式全額報銷,較富裕的則僅在合理範圍內予以退稅,額度相對小,以防止出現“套現”。
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陳光認為,在深圳等年輕人聚集的城市,醫保金用途向醫療的兩端延伸是很好的嘗試,前端是“治未病”的預防醫學以及醫學檢查項目,尾端是健身房等服務主體。
廣東省醫院協會副秘書長翟祖唐認為,除了醫保金使用路徑的創新之外,在醫保金的異地轉移、報銷標準等方面也應該進一步探索。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