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論
審計風暴之後,必須掀起整改風暴、問責風暴,才能實現審計的初衷,贏得公眾的信任。10月底是最後期限,我們拭目以待。
昨天,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上特別提到,對審計報告查出的問題要不折不扣堅決嚴肅整改。各相關部門和單位“一把手”是整改的第一責任人,要列出整改任務清單,排出時間表,實行對賬銷號,10月底向國務院報告整改情況,並在向全國人大報告後對社會公佈。
審計報告年年出,很多問題也不再新鮮。對於每年審計出的問題,一些部門當然也有回應和整改,但公眾所能看到的資訊並不太多。給人感覺整改的力度遠遠不如審計的力度,所以有人擔心被審計部門是不是也“麻木”了。
事實上,這幾天有些部門對審計報告的“疑似”回應,已讓公眾覺得不滿。比如就中華醫學會兩年收取醫藥企業贊助8.2億元一事,衛計委下屬某事業單位一位項目主管就稱“這些説起來也是跟美國學的”,讓人猜疑是一種變相辯護。而且,昨天媒體致電中華醫學會辦公室,求證是否已叫停下半年所有會議招商,工作人員稱尚未得到相關消息,因此無法回應。
這樣的情形,似乎還不是孤例。審計報告裏指出,2010年到2013年全國社保基金自營指數化投資組合虧損共計69.53億元。這一數據引發輿論對社保基金投資可能存在問題的擔憂。但社保基金理事會隨後發表一份年報,其中特別提到:2010至2013年,大盤指數出現較大幅度下跌,受此影響,自營指數化投資收益為-69.53億元。但自2005年投資以來,抵減上述虧損,自營指數化累計凈投資收益107.94億元。
這一前一後的兩份報告,引人猜疑社保基金理事會是不是在暗中“反駁”審計報告。相關部門當然可以對審計報告提出的問題進行解釋,但如果要回應,至少應以更直接、坦誠的方式,比如,説明此前虧損有沒有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今後在資本市場更風險莫測的情形下,社保基金投資該怎麼盡可能避免風險等。
審計報告的公開,本來只是起點,報告揭示的那些問題,過去的該怎麼問責,將來的該怎麼解決,消滅問題才是終點。在審計報告公開之後,公眾期待看見的是有關部門的積極回應,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而不是“隔空喊話”的疑似辯解。
現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明確了責任人、時間表,提出了“對賬銷號”的具體目標,且強調了要向社會公佈。審計風暴之後,必須掀起整改風暴、問責風暴,才能實現審計的初衷,贏得公眾的信任。10月底是最後期限,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