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27日電(記者華曄迪、趙曉輝、劉開雄)即便是在中小板,一家企業上市融資也動輒幾億、幾十億元。投資者最為擔心的是:這些錢流向何處?誰來監督其使用?違規使用會有何懲罰?記者近日就此走訪交易所、保薦機構及中小板公司,力求摸清募資去向和監管狀況。
嚴格的專戶管理
“資金募集後,按照不同的募投項目進入對應的專門賬戶,由公司與保薦機構、託管銀行簽訂三方協議,實行專戶存儲管理。”中小板公司德豪潤達副總裁鄧飛告訴記者。德豪潤達曾于2010年在資本市場再融資約15億元。
鄧飛所説的“專戶管理”,是深圳證券交易所制定的中小板關於募集資金和超募資金使用的系列監管規則的一部分。根據規則,上市公司應對募集資金專戶存儲、專款專用,由公司、保薦機構和商業銀行三方共同監管。
“中小板以民營企業為主,2004年推出之時,社會各界對於民營企業的誠信、規範水準都存在較大質疑。”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總監田頗説。中小板初期的監管重點就放在募集資金管理上,目前已被交易所各板塊普遍採用的“專戶管理”就源於此。
募集資金來自投資者,每一分錢的使用都必須在嚴格監管之下。記者了解到,以因超募50多億元而在市場引發廣泛關注的海普瑞公司為例,每筆募集資金的使用都需要走五步流程,涉及六個經手部門或負責人。
根據中小板相關規定,上市公司一次或十二個月累計從專戶中支取的金額超過1000萬元或募集資金凈額的5%的,公司及商業銀行應及時通知保薦機構。
“除每個月收到託管銀行發來的上市公司賬戶流水明細外,我們還會不定期到託管銀行進行專戶查詢,複印公司專戶資料,檢查三方監管協議的履行情況。”招商證券投行部總經理朱仙奮説,如涉及超募資金使用,還須保薦機構出具專項意見。
123下一頁 123下一頁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