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市民心裏有了數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管斌教授參與了“權力清單”的審查。他認為,盡可能邀請社會各方參與,做到了開放。而且比照全國,武漢達到一流標準,相較于其他城市,起到了標桿示範作用。除去教授身份,作為普通市民,管斌認為,權力運作規範是大趨勢,也是不斷延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來打造“經濟適用政府”。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武漢公佈‘權力清單’彰顯了這座城市打造陽光政府、有限政府的決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李修瓊説道。
去年春天,李修瓊接到邀請,市監察局、法制辦希望她能參加座談會,為“權力清單”提供學界意見。“清理過程中的很多問題,都和職能交叉相關”,李修瓊參與過三四場座談會,部門間因為職能劃分的爭辯,她用“糾結”來形容。而這證明部門意識到權力背後的責任,權力歸給誰,即意味著責任的承擔。接下來,武漢將制定“責任清單”,把責任義務和手中的權力結合起來。
“權力清單”的公佈,對市民意味著什麼?李修瓊説,以後市民和政府機關打交道時,可以通過“權力清單”,立刻搜尋到有關部門對應的權力、許可權,有無許可權,一目了然,直接作出判斷。政府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市民心裏有了數,將成為職能部門之外的有效監督力量。
“權力清單”要和市民密切相關
昨天,小夾社區84歲的劉爹爹跟江漢區滿春街工委書記張建明抱怨:“別讓我們的社區書記天天去掃垃圾,有時候想找他説個話,都找不到人。”
在居民眼中,社區幹部個個都忙:檢查小餐飲、電梯運作、煙草售賣……社區幹部身上承擔了許多本不該他們承擔的。“‘權力清單’的公佈,對社區來説最大的實惠是工作的規範”,張建明認為,清單列出來,就會更加明確身上的職責和權力,騰出更多精力,更好地為居民服務。
今年2月,身為市人大代表的張建明連續兩天參與了“權力清單”的審查。他是市人大1號議案“建立權力清單制度”的聯名發起人之一。
但在審查過程中,張建明更多地以一名基層街道書記的眼光打量這份“權力清單”。審查環保局權力時,他曾提出過意見,建議把對社區的環保獎勵改為“環保進社區”宣傳經費,而不是簡單取消。
張建明所在的滿春街,曾得到過一筆區環保局的宣傳經費,而這筆經費在社區環保過程中發揮了很大作用。聽完意見後,現場主審官、環保局接受了張建明的意見。
“為什麼不贊成取消這項權力?清單的意義不是在於削減嗎?”面對疑問,張建明有自己的看法,減政的過程要規範,獎勵更多的是利益的獲得,經費則是一種投入,合理使用會看得到效果,把“獎勵”變為“經費”不是簡單的“換湯不換藥”,而是能讓權力在基層良性運作。
審查時,張建明也有疑惑,比如城管委的行政處罰類別,有一項為“對在人口集中地區露天焚燒秸稈、枯枝落葉等産生煙塵污染的處罰”,“燃燒到什麼程度才會受到處罰?”張建明認為,像類似表述要更加規範,最重要的是讓普通人看得懂。
張建明形象地説道,“權力清單”不需要“陽春白雪”,而是要“下裏巴人”,它不僅僅是規範政府運作,更重要的是,它和市民生活密切相關。
記者夏瓊 王雪 通訊員吳祺 陶濤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