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理財產品每次推出新產品,幾乎都能引來投資者追逐的目光。可是,一再標榜收益率的“余額寶們”何時才能把產品說個清楚,讓購買者看個明白,買個放心。
產品說明為何語焉不詳?
近期,余額寶又推出一款“余額寶用戶專享權益2期”的產品,其預期年化收益為7%吸引了超210萬用戶預約購買。但該產品在上線預購伊始,並沒有注明是一款保險理財產品,直到被多家媒體質疑後才匆匆更改了說明,並將“保本保底”變為“本金保障”,後又標注“保最低2.5%年化收益率”。
產品說明一變再變,令不少預約用戶萌生“退”意。“當時光顧著預期收益率了,都不知道買的是保險產品。”剛預購了“余額寶用戶專享權益2期”的王先生向記者感嘆道,“如果只能保證2.5%的收益就太低了,不知能不能退。”
其實,這款產品是支付寶和珠江人壽合作的一款萬能險,但產品介紹中只字未提。
“作為互聯網理財產品,風險提示有所簡化可以理解,但對一些關鍵信息都不予解釋就有些忽悠客戶的意思了。”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表示,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宣傳廣告和產品說明沒有區別開來,投資者容易混淆,誤把宣傳當承諾。
其實,余額寶此次的做法並非個例,“語焉不詳”是不少互聯網理財產品的通病。專家表示,在沒有專門條文約束的互聯網金融里,各家互聯網企業打著保障收益的“擦邊球”,以“便捷”為幌子模糊產品說明,使得風險暗潮洶涌。
7%的預期收益有多遠?
近期,貨幣市場資金價格回落,“余額寶們”的收益率出現下滑。余額寶天弘增利寶貨幣七日年化收益率1月中旬維持在6.67%左右,而2月12日跌至6.298%;而微信理財通從1月26日高峰時的7.9%回落至2月12日的6.675%。
銀率網分析師表示,高收益必定伴隨高風險,余額寶如此明確宣傳收益率似有不妥。“保險資金投資向來以穩健著稱,但萬能險要達到7%的收益率並非易事。”銀率網統計的422款萬能險產品中,2013年12月的結算利率大都在3%至4.5%之間。
保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整個保險行業實現投資收益3658.3億元,收益率為5.04%,比上年提高1.65個百分點,是近4年來的最好水平。
業內人士透露,在淘寶銷售萬能險之所以線上收益率能高于線下,主要因為互聯網節省了大量運營成本,5%的預期收益率比較容易實現,7%不排除險企讓利于投資人的可能。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係教授庹國柱表示:“如果保險公司拿到好的投資項目,達到較高收益也是有可能的。但7%畢竟是預期收益而非承諾,如此大規模宣傳有誤導銷售之嫌。”
庹國柱表示,險企應該向購買者披露過去1年至2年內本公司理財產品的結算利率情況,讓購買者自己去判斷能否達到預期收益。
互聯網理財該怎麼監督?
余額寶新產品的說明幾經波折,輿論監督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互聯網理財的發展完善不能僅靠輿論監督助推。
慢牛投資公司董事長張化橋表示,目前監管部門對于互聯網金融創新持“放水養魚”的心態,對這個金融創新產物尚處于容忍階段。但若這種創新產物的風險迅速蔓延,觸及公共利益時,監管層勢必會採取行動。
銀率網分析師也認為,隨著互聯網與其他非銀金融機構持續推廣各種“寶”“通”“錢包”,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跨市場、跨界的新領域,遲早將納入監管層的視線。
“目前市場監管確實有不到位的情況。”趙慶明表示,“互聯網理財產品操作簡單,這是其優勢也是其短板,金融創新所帶來的操作不規范、風險揭示不足等問題日益凸顯。”
“互聯網理財產品誕生時間不長,且屬于多頭監管,監管部門完善監管條例尚需時日。投資者需要做到擦亮雙眼,甄別哪些是宣傳內容,哪些才是實際條款。”庹國柱說。 (記者吳雨、陳雯瑾)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