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近日宣稱,2014年將是“歐元區終於擺脫最糟糕局面的一年”。經歷了2010年歐債危機爆發,兩年多慌亂的危機應對,歐洲經濟目前已經轉入宏觀穩定時期,並自2013年第二季度起出現了持續的微弱增長。歐盟經濟政策也開始從主張穩定轉向穩定與增長並重的階段。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歐盟經濟追求的是“穩定、增長、公平”三位一體的經濟政策目標,這是跟美日等其他發達經濟體的不同之處。在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不斷衝擊下,歐盟三位一體的經濟政策目標的穩定性受到了巨大影響,保持宏觀經濟穩定成為這幾年歐盟經濟的優先政策領域。隨著宏觀經濟穩定目標的逐步實現,如何實現可持續增長,恢復“穩定、增長、公平”的“繁榮三角”,被重新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然而,若想達成這個目標,歐盟仍舊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
重塑“繁榮三角”,首先面臨的挑戰是失業。歐債危機進一步推高了歐洲的失業率,平均失業率超過了10%,特別是希臘、西班牙等歐洲南部國家的青年失業率已超過了50%。龐大的失業隊伍給社會公平帶來巨大壓力,促進就業尤其是增加青年就業成為歐洲最近幾次首腦會議的主題之一。高失業率不僅反映出勞動力市場上需求和技能之間的錯配,在歐洲統一大市場的環境下,更是反映了勞動力流動嚴重不足的問題。例如,愛爾蘭大量的資訊産業崗位存在缺口,而西班牙的失業青年仍然在街頭喝咖啡。因此,勞動力市場改革迫在眉睫。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實現再工業化。受歐債危機衝擊最大的幾個國家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産業發展近年來出現空心化勢頭,房地産泡沫上升,金融服務業膨脹,實體經濟所佔比重持年下降。歐盟委員會提出,沒有實體經濟就沒有經濟增長和就業。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各國的對應也有所不同。愛爾蘭迅速採取措施,重塑資訊産業方面的優勢,通過出口帶動走出危機。而對於空心化較為嚴重的南歐國家來説,如何走再工業化之路則是前途未卜。
地區間的差距也是一個障礙。歐盟各成員國經濟復蘇的步伐不一,歐盟委員會一份關於歐洲競爭力的報告把其成員國分為三類:持續增長小組、緩慢爬行小組以及快速追趕小組。大部分中東歐國家身處快速追趕小組,其工業生産在2013年基本上恢復到了危機前的水準,而位列緩慢爬行小組的南歐國家則繼續在拖歐盟的後腿。地區差距加大本身對公平就是一個巨大挑戰。
此外,科技和研發的投入不足也成為歐盟重塑“繁榮三角”的掣肘。歐盟所倡導的知識經濟需要在教育和研發方面進行大量投入,但在財政緊縮的壓力下,單純指望私營部門來承擔教育和研發投入並不現實。科技人才的流失更會讓歐盟在研發方面面臨釜底抽薪的困境。歐洲需要合適的杠桿來撬動科技和研發。
總之,歐盟要想重塑“繁榮三角”,需要花大力氣進行一系列結構改革,提高經濟競爭力,進而帶動就業。但這方面的難度不可輕視,增長和就業有可能從歐盟的中期目標變成長期目標。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