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上周,國家統計局公佈的11月全國房價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房價同比漲幅依然居高不下。新華社在年終報道中稱,2013年“調控未曾放鬆,房價照漲不誤”,首次置業和首次改善等剛性需求成為助推一線城市房價上漲的主要動力。每年,一批批的年輕人為了夢想,涌向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他們大都收入微薄,卻要面對高昂的生活成本。他們中有些變成了所謂的剛需人群,為一線城市的樓市輸送源源不斷的彈藥,有些則收拾行囊悄然離開。北京青年報記者日前採訪了幾位“北漂”80後,他們的北京故事是一代“城市新移民”的縮影。
故事一
“東西打了8個紙箱 終於要滾蛋了”
高澤卉,典型的兩廣人,黑黑的皮膚,瘦小的身材。2003年,她從廣西南寧考到北京上大學,學了四年的土木工程,2007年,她從北京工業大學畢業。她的大多數同學都去了設計院或者設計事務所,因為不想再整夜畫圖,高澤卉最終沒有選擇一個和專業相符的工作,而是去了一家4A廣告公司。
相對於枯燥的畫圖,國際廣告公司的氣氛更加適合年輕人。4A公司的招聘也不容易,幾十個實習生只有幾個人能夠留下來,薪酬4500元一個月,在當時對於她的同學來説工資已經屬於不錯了,除去租房1000元(合租),她也完全能夠過上自給自足的生活。她在北京的第一次買房完全出於偶然。就在工作那一年,一個同事突然告訴她,自己在燕郊買了一套房子,邀請他們小組的人一塊兒去看看。
一群人跑到燕郊上上城項目售樓處,一到就被熱鬧的場景鎮住了。售樓處全是看房的人,幾十名客戶經理不停地在人群中穿梭,高澤卉現在回憶起來當時就一種感覺,有便宜不佔是傻子。
59平方米的一居室,單價4300元,總價25萬。“自己不是北京戶口,如果能夠趕上燕郊這趟車,就能解決戶口問題了。”因為和父母的理念不同,買房的事情高澤卉沒有告訴父母,而是選擇向朋友借錢。第二天,高澤卉火急火燎趕到燕郊,交了4萬現金,刷了1萬信用卡。“現在回想起來,也不知道當時哪兒來的勇氣,也頗有點空手套白狼的意思。”高澤卉説。
讓高澤卉萌生離開北京的念頭,緣于一次回去參加南寧同學聚會,看看原本默默無聞的同學一個比一個混得舒適,反而這些考上大學、看似起點不錯的同學,一個個都越來越普通。“當時留在北京也就是一口氣,覺得要混出人樣回去,不能灰溜溜地就回來了。現在看來,大家都高估了自己。”這幾年,父母不時在耳邊念叨,孩子們離家太遠,老人有個三長兩短也指望不上他們。每次念叨完,高澤卉總要大哭一場。
高澤卉和丈夫都是廣西南寧人,闖蕩的艱辛無處不在。在北京,她和老公工資加一塊每月到手15000元左右,刨掉房租、開銷,一年也就剩個五六萬。每年兩人春節回趟廣西,光交通費就要一萬,加上過年消費、孝敬父母,一年到頭沒什麼積蓄。“這不就是農民工的掙錢方式嗎,一年掙的錢在春節一個月花光。”
最終,高澤卉夫婦決定離開北京,回老家,首先要處理的就是“換房”。燕郊的房子也不再留戀,北京戶口徹底破滅了。2011年,高澤卉選擇6500元單價賣了房子。買房子的人是一個內蒙古的女孩,在北京一家服裝設計公司工作。在陪著一塊兒簽合同、交房款、交鑰匙的過程中,高澤卉和那個女孩也聊天,女孩對房子的憧憬和自己3年前“一樣樣的”,恨不得當時就交房裝修。當然,高澤卉沒有説燕郊一點不好。“總不能主動給別人砍價的理由吧!”
鞋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2012年,為了給回去做好準備,高澤卉在南寧市中心的高檔小區買了一套兩居室,6000元/平方米,85平方米的房子加上贈送面積,總計約95平方米,用燕郊的賣房款付了首付25萬,剩下20萬貸了款。
現在來看,高澤卉的房子又賣早了,現在燕郊的房子單價又到1萬了。房子賣了兩年了,依然有燕郊的仲介打電話給她問她賣不賣房子,可見現在房子的熱度。經歷了北京房價的起起落落,在高澤卉的概念中,房子更多成了投資品,投資與回報才是她最關注的,“雖然我不是同學裏工資最高的,但是應該算是賺得最多的了,畢業後三年的時間裏通過一買一賣就輕輕鬆鬆地賺了20多萬,和白撿的一樣。”
一次衝動的決定,令人沮喪的交易時點,但好歹結果還不壞。
“離開北京的時候,所有的東西打了8個紙箱子。我們痛哭了一場,終於要滾蛋了。但是,現在看來,回南寧是一個理智的決定。”現在,高澤卉夫婦已經分別在南寧上班了,一個考了當地的公務員,在測繪單位上班,一個在一家廣西當地的房地産公司當行銷經理,兩人加起來一個月不到1萬塊錢,不過生活品質要比北京高很多。首先他們不用租房住了,父母各家都有兩套房,兩人就住到了原來男方家為孩子準備的新婚房中。高澤卉把自己買的房子簡單裝修了一下,做成了精品學生公寓,租給四個大學生,一個月能夠收到房租2000元。這些錢除了還房貸還能多出500元。
“在北京,你拜訪一個朋友,你得規劃出一天時間。但在南寧,就是一腳油的事情。”現在高澤卉每天關心的是美食和旅遊,壓力小了不少。“在北京,同樣的錢只能住在河北郊區,但是在南寧可以住在市中心的高檔小區,一家人在一起,在北京這個夢想實現起來太難了,何必和自己過不去呢?”
故事二
約5點打麻將 4點半人齊了
小夥伴都驚呆了
相對於高澤卉這些奮鬥“屌絲”,王鵬生活更富足,不過他最終也離開了北京。
王鵬出生於富裕家庭,父親是上市公司高管,就是行情軟體中按下“F10”能看見人名的那種。2007年,大學一畢業,他就去了一家媒體工作,當一名體育記者。為了在北京有個家,父親出錢,給他在蜂鳥社區買了一套小戶型。
這個位於海澱區萬柳的小區,當年也是北京數得上的豪華小區,買的時候房價也已經到了18000元/平方米,50平方米的一居接近90萬。而現在,因為學區房和出色的周邊環境,房價已經到了8萬/平方米了,目前依然有不少中關村的創業大佬住在這個小區裏面。
對於一個屌絲來説,他的北京夢就是一套房、一份體面的工作。而對於高富帥來説,他的北京夢可能更多,他想的是功成名就。2010年,王鵬決定創業,做一個垂直的球鞋電商網站。北京人工太貴,王鵬把公司開到了成都。在這裡,一個網站編輯的工資只需要3500元,而在北京成本要增加一倍。
但電商的燒錢速度超過了王鵬的想像,每個月要虧損10萬。王鵬和幾個合夥人湊的兩百萬創業資金很快就沒有了。為了讓夢想繼續,當時的王鵬只能選擇賣掉自己蜂鳥社區的一居室,50平方米賣了200多萬,還掉貸款還剩150萬左右。“現在來看,房子當然賣虧了,但是當時已經顧不了這麼多了,公司賬上的錢還有兩萬多,連工資都不夠了。”
但是,很快錢又燒光了。2012年,他又選擇賣掉了自己在亦莊的一套聯排別墅。這套別墅是當時王鵬父母資助買的,想的是退休後來北京與王鵬一起居住,而現在王鵬已經徹底放棄回北京,當然,別墅空著也沒有意義了。三年之內造掉兩套房,簡直太瘋狂了,很多人在北京幹了十年都沒有攢下兩套房。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王鵬總是喜歡這麼自我安慰和自嘲。不過在王鵬看來,自己至少從生活來看,這幾年過得很精彩,也很愜意。“成都這個地方,你約了5點打麻將,4點半人就全到了,當時我都驚了。在北京,你約個6點的飯局,8點才能開飯。兩個城市完全不在一個節奏上。”
故事三
不想再給房東打工了
過幾年再換套大的
邢陽陽是個東北姑娘,一直到大學畢業都沒離開過長春。可是,到2007年畢業的時候,在北京上大學的“竹馬”男朋友在中關村的一家國企找到了工作,不打算回東北了。為了愛情,陽陽不顧家人反對“漂”到了北京。
兩個“北漂”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住在哪兒?因為陽陽沒有工作,租房的地點就選擇了西邊,方便“竹馬”上班。“3000塊錢一個月,我男朋友一個月的工資才5000塊”,陽陽的男友是典型的IT男,不願意女朋友為生活煩惱,能做的就只有工作之外接些外面的活兒。
在繁華的北京城,找工作也並不容易,陽陽最終選擇了開網店賣婚紗。生意漸漸有起色後,又有了新問題。雖然沒有開店的成本,但總要有個地方能讓客人試衣服,原來的房子不夠用了,於是再換房。2011年,快到春節的時候,房東打來電話,租金又漲了,“5000元一個月,感覺每天辛辛苦苦都是在給房東打工。那個時候,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買房。”
陽陽咬牙“炒”了房東,在東五環重新租了套兩居室,月租金3500元,“房子挺滿意,還是新房,就是苦了男朋友,每天要多花兩小時坐公交到中關村上班”。2012年,陽陽和男友領了證,工作穩定的IT男也滿足了“北漂”在北京買房的各種條件。“17000元一平方米,在東壩買了一個LOFT,不到50平方米,首付幾乎花光了這些年我們的所有積蓄”,陽陽的語氣既幸福又無奈,“我覺得自己也是北京人了”。
不過,陽陽並沒有住進自己買的房,而是選擇了當房東,“太小了,不好住,只是覺得必須買一套房”。陽陽的房子月租金2800元,基本上跟自己要付的房租打平。“再辛苦幾年攢點錢,把現在的小房子賣了,換一套大的,還要在西邊,離我老公單位近一點。”這是陽陽的新計劃。文/本報記者 范輝 製圖/巨琳
記者觀察
城市新移民的十字路口
日前,國際人力資源機構ECA公佈了一份研究報告,評估了外派工作人員在全球440個城市中的生活成本,北京和上海的生活成本全球排名均在20名以內。其中北京名列第15位,上海排在第18位,廣州和深圳分別列為第38位和第40位。而大家稱道的國際大都市美國紐約在全球生活成本排行榜上名列第50位。
昂貴的生活成本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數據顯示,在北京,一張電影票要90元左右,這個價格低於東京,但比中國香港貴30元左右,比新加坡貴40元。在北京和上海購買一升牛奶分別需要25元和26元,而在東京和新加坡只需要大約16元。
這份評價報告並沒有包括房租成本。如果考慮租金,北上廣深的人們可能生活壓力更大了。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上周發佈的《住房綠皮書》研究報告,截至今年9月,北京的住房租金指數已連漲55個月,租房者可支配收入的54%用於房租,換句話説,家庭平均1元可支配收入中,租金高達0.54元。
在微信的朋友圈中,不時有人發消息稱自己將離開這個城市,中間夾雜著不少的不捨。北上廣深,作為中國內地最具包容性的四座城市,承載著年輕人的夢想,讓這些城市充斥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城市“新移民”。一方面,是豐富的文化教育資源、戶籍制度的隱性福利、似乎唾手可得的成功機會;另一方面,是肆無忌憚的擁堵、高居不下的房價,讓人透不過氣的生活節奏。堅守或者離開,似乎都要有足夠的勇氣。
(文/本報記者 范輝)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