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中國孩子為何願去美國讀中學

2013-09-13 09:1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王女士今年把15歲的女兒小李送到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郊外一所久負盛名的寄宿中學上學,希望女兒畢業後入讀美國知名大學。

  像小李這樣去美國讀中學的中國孩子近年來激增。美國國土安全部數據顯示,2010-2011學年,將近2.4萬名14歲至17歲中國孩子在美國上高中,佔在美中國留學生比例超過15%。5年之前,這一比例幾乎為零。2011年,6725名11至13歲中國學生入讀美國初中,2006年這一數字為65人。

  是什麼原因促使越來越多中國學生去美國中學讀書?小小年紀能否適應留美生活?

  原因各不相同

  小李看中美國中學教育相對靈活,“可以選擇課程,學習真正感興趣的東西”,不以考試為學習目的。

  周女士送16歲兒子入讀芝加哥一所公立高中,以便兒子“學會説一口漂亮的英語,就像以英語為母語一樣”。

  周女士不後悔把未成年的兒子送到國外讀書,相信“留學提供更多機會,可以進更好的大學”。

  新浪教育頻道聯合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和教育研究機構麥可思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開展“高中生出國留學跟蹤調查”,發現在有出國意向的被調查高中生中,排在首位的留學理由是“接受更好的教育”(67%),其次是“增強職業綜合競爭力”(37%),再次是“想去國外就業和長期居住”(21%)以及“逃離國內升學壓力”(18%)。

  張偉玲在紐約市金融區私立中學萊曼·曼哈頓預備學校讀高中二年級,她希望通過在美國念中學提高英語水準,學會更自信地與其他文化的人交流。今年入讀這所中學的施一佳希望畢業後考取她心儀的布朗大學。高中三年級學生孟媛覺得在這裡讀書可以學會更獨立地生活,另外,這所學校地處繁華地段,業餘時間可以享受逛名品店的樂趣。

  紐約市私立中學向來是美國富家子弟雲集之地,如今,中國富人也開始送子女到這些學校唸書。據美國國土安全部統計,紐約市私立中學2012年招收638名中國學生,比5年前增加524名。

  語言障礙讓一些美國學生感覺與中國學生交流困難。“我願意他們來,”萊曼·曼哈頓預備學校的美國學生奧西裏斯·瓦尼布説。“但是我説的很多他們都不懂,因為有語言障礙。”

  一名姓徐的留學仲介説,許多中國家長正是因為孩子用英語交流有困難才把孩子送到美國念中學,希望把孩子放在“全英語”的語言環境中,“逼著”孩子提高英語水準。

  帶來積極變化

  馬薩諸塞州菲利普斯·安多弗學院有1/4學生來自亞洲或是亞裔美國人,來自中國內地的學生是亞裔學生中增長最快的生源。

  該校國際學生協調員蘇珊·圖拉比告訴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我8年前剛開始在這裡工作時,我們只有2名中國內地學生,兩人都靠資助學習。”圖拉比去年秋天招收7名中國內地學生,今年將會迎來14名。

  美國中學在幫助中國學生學習英語,了解西方文化和開闊眼界的同時,也從中國學生那裏獲益良多:一方面增加了學校的國際化背景,另一方面獲得不菲的學費收入。

  在圖拉比眼中,中國學生好學,讓這所競爭力本來就很強的學校變得更加優秀。“他們提高了水準,”圖拉比説。

  馬克斯·博羅維茨在紐約市馬斯特斯學校學中文。他歡迎中國同學到來:“他們教我課本上學不到的中文會話,比照課本學有意思得多。”

  與中國學生交往消除了博羅維茨對中國的一些誤解。“如果學校沒有這麼多中國同學,我的高中生活將截然不同,”博羅維茨説。

  萊曼·曼哈頓預備學校今年招收27名中國內地學生和10名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向他們收取每人每年6.8萬美元學費。

  萊曼·曼哈頓預備學校管理者説,不同文化背景學生之間的交流豐富了校園文化,中國學生在美國體驗萬聖節、百老彙歌舞,美國學生在與中國學生接觸中學會待客之道。“我們有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校長德魯·亞歷山大説。

  美國學生馬克斯·羅森塔爾經常與中國學生一起參加課堂討論,話題涉及美國南北戰爭、禁酒令等,討論中經常需要向中國學生講解一些美國文化和歷史背景。“當你向別人解釋一件事的時候,你會更加了解這件事,”羅森塔爾説。

  適應中美差異

  美國密歇根州湖岸中學科學教師格雷格·泰勒曾經擔心無法與中國學生交流,後來才知道許多中國學生從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語言基礎相當紮實。儘管如此,學生們在真正的英語環境裏用英語交流還是有些費力,有時還鬧出笑話。比如,泰勒講解人體構造,提到“腰”這個詞,而中國學生聽成與這個詞發音相同的詞“廢物”。

  教師梅利莎·托達羅注意到中國學生考試成績不錯,但參與集體討論的能力較差,因此特意撥出一些課堂時間幫助他們提高這方面能力。她認為,中國學生如果想考美國大學需要具備這種能力。

  位於威斯康辛州懷特菲什灣的私立中學多明尼加中學去年招收13名中國學生:3名高一生、2名高二生和8名高三生。學校安排他們每兩周與藝術教師兼國際學生協調員琳賽·迪寧見一次面,以了解他們在生活和學業方面有什麼困難。

  學生們在入學考試中的英語成績不錯,但在學習和生活中仍感到語言障礙,特別是上英語課、宗教課和社會研究課時。針對學生們普遍不適應老師的美國中西部口音,學校給他們準備了一些課程講義,讓他們上課前大致知道課程內容。

  迪寧説:“有些孩子性格外向,愛交際,學英語對他們不難,但是有些學生不是這樣,他們相互之間説中文,總願意和中國同學待在一起。”

  高三生童亞龍覺得英語課上關於語法的解釋難懂。另外,中美學校教授語文的方式不同。“在這裡,讀文章需要作出(自己的)判斷,但在中國,有固定答案,必須往那個固定答案方向想。”

  中國學生大多在數學、物理等理科科目上比美國同學成績好,但是他們為有太多專業詞彙聽不懂苦惱。

  中國孩子嘗試通過參加課外活動加強與美國同學的交流,有的參加合唱團,有的排練音樂劇“歌劇魅影”,有的參加籃球隊。

  為了讓中國孩子更好地適應美國生活,學校設立“家庭項目”,給每個中國孩子安排一名美國同學的家庭,雙方每個月至少聚會一次。

  即將高中畢業的雅各布·斯科比-保拉切克與父母負責接待英文名為托尼的季姓中國新生。他們帶季去逛動物園,吃感恩節大餐。斯科比-保拉切克説:“我們初次見到他時,他的英語非常糟糕,但現在提高很多,很開心看到他適應美國生活。”

  阿裏安娜·巴德蘭説,她全家都喜歡她的中國同學薇姬·徐,帶徐參加露天藝術節等活動。“我想很多東西,像(美國)食物,對她都是新鮮體驗,而且她喜歡這種體驗,”巴德蘭説。

  留下還是回去

  小李沒想好在美國讀完中學和大學後留在美國還是回中國發展。她不反對回國找工作,但是她需要考慮她在美國受的教育如何與中國的工作接軌:“到那時,我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在美國,我所有的高等學術和專業用語都是英語,不是中文。”

  在新英格蘭一所大學讀經濟學、即將畢業的中國學生偉已經面臨留下還是回國的選擇。一個週六晚上,他與美國同學在學校食堂一起吃比薩餅和炸薯條,然後去看橄欖球賽,接著又去參加一個派對。淩晨2點,他回到宿舍上網,瀏覽高盛公司、麥肯錫諮詢公司等大企業官網,尋找工作機會。

  一想到找工作,一片陰雲浮上偉的心頭。“因為我的簽證狀態和就業市場競爭激烈,在美國找工作比較難。然而,回中國的話,我也想不出能做什麼,”偉説。

  偉所在大學質素相當高,但在中國知名度低。“沒人聽説過我的學校,它的名字甚至聽起來不像一所大學,這讓我怎麼獲得面試機會?”

  來自北京的小薛在美國找到工作。她在美國生活多年,一直想方設法融入美國社會,經常與美國同學一起泡吧,看橄欖球比賽,但在內心深處,“我知道我還是中國人,我受不了離開父母,晚上總給他們打電話”。

  針對有些中國學生為了逃避高考壓力到美國念中學的情況,波士頓大學中國學生小張認為,對於有高度自我約束能力的學生而言,來美國學習是件好事,可以學到一些有用的東西,但如果是“為了擺脫在中國的一堆事情想享清福……還是別來的好”。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