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路隨處可見摩托車停車位,路邊只有少量小車停車位。 劉燕芬 攝
今年初,萬達廣場進駐江門,為市民帶來了兩場明星演唱會和財富論壇,先後推出商鋪及SOHO産品;7月中旬,國翔·匯悅城則舉辦交通銀行江門分行的簽約活動;8月底,奧園·益丞國際廣場項目亮相,並與保利國際影院、家樂福、稻香集團等主力商家進行簽約儀式。三大綜合體在北新區,甚至在整個江門都搶盡了風頭。接二連三的動作牽動了舊商城經營者的心弦,也在老江門人心中掀起了漣漪,商城、商業街走向如何?這邊廂,益華百貨形象升級,新增七大男裝品牌,將於9月下旬亮相;那邊廂,鳳山商業街以統一形象推出,正在緊鑼密鼓地招商中。面對群雄逐鹿的大型商業體,是尋求轉變,還是以不變應萬變?江門傳統商業街如東華路、育德街、江華路現狀又是如何呢?
現狀
臨街商業備受停車難困擾
但10年內商鋪價增三四倍
從1927年起,江門便進行了較大規模的市政建設,開闢和拓展街道,安裝路燈,建樓房,築長堤,興公園。對於熟悉江門的市民來説,江門幾乎每條街道都有約定俗成的定位,如江華路為電器街,白石大道是食街,東華路為衣服街,蓬萊路是手機街,江沙路為買車街,還有年輕人愛逛的九中街和常安路等。對於江門人來説,真正意義上的大型商業體均在建設當中,因而逛舊商城、舊商業街仍然是一種習慣,即使是大型商業體頻頻進駐,商業街仍是一座城市永不褪色的文化體現。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江門傳統商業街的弊端也漸漸呈現出來。
專家指出,由於早些年的規劃問題,商業街大多沒有設置專門的大型停車場所,只是在臨街商鋪外劃分摩托車場地及數量較少的汽車車位,因而停車難一直是影響臨街商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東華路2B1A店的銷售員張小姐告訴筆者:“東華路一帶以前特別旺,尤其是在2008年前後,而現在可謂黯淡不少,人流也不多。另外,如果去益華百貨還能停車,而來這裡停車有點難度。”時尚達人小呂直言:“東華路的衣服價格都比較貴,但許多都不是國內外知名品牌,卻依然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青睞,主要都是憑藉其稍微高端的裝修風格和服務態度。”
據東駿地産總經理林英華介紹,約10年前,東華路臨街商鋪的價格為1萬多元/平方米,現在靠近購書中心一帶需要6萬元/平方米,屬於舊區高價位的地段,而江華路商鋪價格就比東華路的略低,更早前發展的育德街,商鋪價值從5000元/平方米發展到現在的約4萬元/平方米。林英華表示:“東華路尤其是購書中心一帶,還有90年代開始發展的育德街區的商鋪價值起碼翻了三四倍多。他以育德街為例,簡單羅列了三點原因:“一得益於人氣,育德街兩邊聚集了居住人群,舊居民下樓即可消費;二是市場需求,育德街歷經轉型,一開始是建材集中地,後來以商業服務配套為主;三是發展時間時代的問題,江門人出門素以摩托車為主要交通工具,只是近幾年擁有小車的市民數量逐漸增多,而且在舊區裏也可以停放部分車輛。”
出路
鳳山商業街抓硬體
與綜合體錯位發展
東華路TOUCH店銷售人員鄭小姐表示:“在江華路買衣服,一般100元一件起步,夏裝可能上到1000元、冬裝5000元也有可能,主要以熟人消費為主。不過我覺得臨街商鋪的生意應該比不上商城的,因為大多是過往者,而不是留步者,在商城裏可以漫無目的地隨便逛,但是逛商業街一下子就從街頭走到街尾了。”江華路的道路比較狹窄,一旦有車主調頭或者倒車,就會造成十來秒的堵塞。因而不少市民認為,大型商業體的進駐似乎是江門商業模式發展的趨勢。但當北新區三大城市綜合體相互較勁的時候,怡福地産卻打出了鳳崗商業街的招商旗號,似乎與大勢背道而馳。
據怡福地産策劃總監譚華駒介紹,育德街的商業街區其實是怡福地産的開篇之作,大部分江門市民見證了其成熟的發展歷程,而鳳山商業街與育德街區有共同之處,即周邊都有較多的小區住宅。據悉,預計明年將建設一條新路從育德街區穿過萃錦園附近,繼而與鳳山商業街連接,被稱為育德西路。
面對一座又一座的“龐然大物”,譚華駒對鳳山商業街表示出較大信心,他表示:“原本江門沒有這些大型商業體進駐的時候,運營和消費基本是平衡的,但是現在突然多了,而且體量很大,而江門消費能力又有限,這種綜合體競爭預計會非常激烈。可是為什麼商業街區越做越旺呢?就是因為周邊有小區圍繞,大型商業體可憑藉停車位吸引稍遠消費人群,但是居民密集度不強,而商業街區具備周邊消費群的基礎,和綜合體的商鋪相比,關係更為親密。”據了解,以鳳山商業街為圓心,一公里為半徑,共有6個大型小區,即約有8萬人。同時,譚華駒表示,鳳山商業街將在地面設100多個停車位,在商鋪下面也會設約400多個停車位,與傳統商業街缺乏小車停車位的硬體措施形成鮮明對比。
林英華對於鳳山商業街項目的推出持肯定態度,他認為:“以往育德街、江華路、東華路等商業街區基本都是自發形成併發展的,而鳳山商業街以統一形象、統一行銷與江門市民見面,相信升值空間是有的,不過這也得取決於其未來的商業定位。”同時,他指出,投資商業街的商鋪收入比較穩定,如若投資大型商業體,則有一定風險性,新之城和中遠大廈就是例子。
江門市委政研室原主任李超奇對於商業街的發展表示支援:“江門人口出生率下降,收入基數較低、增長緩慢,結合人口和消費能力來看,並不是綜合體越多越好,只要方便市民,滿足市民需求,順應市場自身發展即可。”劉燕芬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