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海關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廣東口岸進口大米較去年同期增長76%。這是否意味著近期一些大米被檢出“鎘超標”而引發人們多吃進口米?進口大米增長會否影響糧食安全?羊城晚報記者昨天從有關方面獲悉,進口大米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國際糧價較國內便宜,不會影響我國糧食安全。
據廣州海關透露,今年1—4月,經廣東口岸進口大米82.9萬噸,比2012年同期增長76%,預計今年進口米規模有可能繼續創新高。據記者了解,去年經廣東口岸的大米進口量為188.5萬噸,比2011年增長2.7倍。而今年以來,除2月份外,經廣東口岸大米月度進口量均突破20萬噸。這也是一種全國性的現象。國家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大米進口量同比增長了3.1倍,達231.6萬噸。
為何近年我國及廣東口岸進口大米會大幅增長?據悉,其主要原因是進口大米價格低於國産大米。去年上半年,國內粳米市場平均價是每噸680美元,而經廣東口岸進口大米的平均價格僅為每噸486.4美元。今年以來,越南等地大米價格進一步下跌,到廣東港口完稅價僅為每市斤1.55元,市場批發價為每市斤1.60-1.68元,比國産大米價格低20%-30%。國內外市場價格倒挂,企業從成本優勢考慮,以進口替代國産的意願增強。另一方面,國內外價差明顯使企業有利可圖,進而拉升糧食的進口需求。
記者從國家商務部了解到,去年我國大米進口量雖然同比增長3.1倍,但進口量僅佔我國內産量1.7%左右,我國國産大米自給率超過98%,包括大米在內的口糧供應是安全的。記者馬漢青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