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中國經濟以“弱復蘇”開局 風險上升需警惕

2013-05-02 10:4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中國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系統性風險明顯增加背景下,上周,中央政治局非同尋常地召開經濟形勢分析會議,為處於困境中的中國經濟再次指明未來方向。

  一季度中國以“弱復蘇”開局,G DP同比增長7.7%,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別回落0.2和0.1個百分點。儘管回落幅度並不算大,但整體經濟運作仍然處於2011年以來形成的下行減速通道中,特別是工業增速低於預期,産出缺口繼續擴大,需求放緩導致經濟內生動力後續乏力,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中國經濟能夠保持可持續復蘇的預期,顯示宏觀經濟形勢遠比人們估計的更加困難,更加複雜。

  宏觀經濟總體弱于預期,短週期再度面臨下行壓力並不是最令人擔憂的,經濟下行而風險趨於上升才是更值得警惕的。所謂“水落石出”,隨著經濟的整體下行和政策空間的收窄,由高儲蓄-高投資率支援的資本存量擴張正發生趨勢性改變,中國“過度工業化、過度出口依賴、過度投資驅動、過度粗放增長”的增長模式難持續,退潮之後,一些潛在的財政金融風險開始逐步暴露出來,特別是近期國際上一股“做空中國”的力量不斷增強,大大加劇了人們對中國經濟形勢持續惡化的擔憂。因此,中央政治局會議中所提到的“穩住宏觀”,其背後真實含義就是要“穩住增長、穩住政策、穩住風險和穩住預期”。

  對比2012年7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政策主基調強調“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轉為如今“按照穩中求進的要求,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政府對經濟增長放緩的容忍度有所提高。而“穩住宏觀、放活微觀”的描述也預示著“穩住增長”,中國經濟就不能再走老路。

  此次會議要求“抓緊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顯示政府對負債率大幅上升已經保持高壓態勢。事實證明,一味擴張需求不但不能解決經濟增長問題,反而可能導致經濟結構失衡和負債式增長。長期以來,中國宏觀調控重心在於實行需求擴張的反週期政策,但這種模式已風險重重。金融危機以來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以及信貸寬鬆,相應推升了中國政府部門特別是地方政府的債務杠桿率,高杠桿率已經積聚了較大的經濟和金融風險。此外,影子銀行氾濫、房地産信貸,以及産能過剩、工業企業利潤率整體下滑導致的銀行不良貸款率趨勢性上升,形成了相互傳導和感染的風險鏈條。

  由於週期性政策依賴高杠桿領域特別是基建投資來推動增長,同時私營部門需求仍受抑制,高於G D P復蘇速度的杠桿增速難以避免。因此,從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分化及主要矛盾看,寄希望於財政貨幣政策刺激的空間已經十分有限。可見,長期的不平衡已經影響到短期的增長,而支撐經濟增長的代價也過於沉重,以高負債刺激經濟增長不可持續。

  改革正在與危機賽跑,為避免中國經濟受到不可預見的巨大衝擊,切斷“經濟擴張→債務擴張”的高風險鏈條,發展思路必須從短期應對經濟下行轉向推動整體戰略轉型和深層次改革上來,靠內生力量啟動新的增長迴圈。

  宏觀的穩住依賴於微觀的放活,只有增強微觀主體供給能力,鼓勵技術創新,重新審視政府與市場的邊界,發揮生産率對提升總供給的根本作用,才能打破影響中國經濟的供給約束,真正釋放生産力,中國經濟才可能真正踏上可持續的內生增長之路。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