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擇遠
中國證監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3日,今年以來撤銷IPO申請企業為166家(不包括2012年末撤銷申請的遵義鈦業)。這些企業為何會在“臨門一腳”之時撤回申報材料,是害怕在財務檢查中被發現問題,還是有別的想法,我們暫且不下定論,但筆者認為,在最後關頭,他們撤回材料,説明公司對上市沒有十足的信心。
企業想上市為何會卻在最後時刻喪失信心?筆者認為不排除他們在上市之前沒有練好“內功”。對企業而言,想要上市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苦練“內功”,形成自己的創新能力,把企業做強、做實,有良好的業績做強有力的支撐。
企業的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産品創新、服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創新對於一個企業有著重要的意義,但這恰恰也是困擾許多中國企業家的難題:在資源和人才限制的前提下,如何才能有效創新?
筆者認為,企業要創新,首先體現的是産品的創新。業界認為,産品創新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是企業鞏固自己市場領先地位的必然選擇。産品創新有利於企業開拓新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並提高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而有了良好的盈利能力做支撐,在上市過程中就會有十足的底氣和信心,相信企業能通過嚴格的檢驗。
我們會看到這麼一種現象:有的企業天天發愁,愁的是産品賣不出去,而有的企業的産品則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買家拿著錢來排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筆者認為“不愁嫁”的産品必是企業在産品的創新方面下足了功夫,受到了各方的認可。可見,對企業而言,産品的創新非常重要。
其次,是技術的創新。近期國務院出臺《關於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意見》提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培育發展一大批創新型企業,企業研發投入明顯提高,大中型工業企業平均研發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提高到1.5%,行業領軍企業達到國際同類先進企業水準,企業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實現翻一番。
這對不少企業來説無疑注入了一劑“強心劑”,但是,想要這劑“強心劑”真正地發揮作用,還是需要企業苦練“內功”,畢竟,政策的扶持只是一時的,企業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
對企業而言,還是應該多考慮如何增強自身的盈利能力,使得企業業績能夠保持強勁的增長,在任何時候都有良好的業績作為強大的後盾,這才是關鍵。這樣,也不會在上市過程中,到了“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而心發虛,最終止步IPO。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