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8667.6億美元,同比增長6.2%,進口方面同比增長4.3%。海關總署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我國進口2825.8億美元,僅增5%。其中固然有春節因素,但內需不足卻是不爭的事實。兩會代表、委員認為,政府層面的政策支援確實為擴大進口提供了便利,但要讓“第四駕馬車”真正動起來,在具體業務方面仍要消除一些障礙。
擴大消費、以進帶出、合理利用資源——兩會期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對國際商報記者細數眾多優勢加身的進口,希望進口能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第四駕馬車”。
在去年擴進口政策支援下,進口效應的釋放可期。代表、委員們還就目前存在的進口障礙談了自己的看法,並提出建議。
優化配置以進帶出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學家李稻葵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説,擴大進口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從某種程度上説,進口就等於買環境。“從生産方面來説,進口國內生産所需要的生産設備、能源和寶貴的原材料,可以節約國內有限資源去生産具有比較優勢的産品,並且減少污染。增加一點進口不是一件壞事。”
進口對於消費的拉動也有直接的作用。李稻葵表示,伴隨著工廠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從專業化分工中獲得了成本的降低,但同時也引發了專業化生産與消費者多樣化需求的矛盾。這個矛盾的解決則依賴於進口。
這一點,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國貿集團董事長王挺革體會頗深。浙江國貿集團是全省進口量最大的企業,進口的産品主要包括輕工業品、農副産品、機電産品等。“進口什麼完全是由消費需求決定。比如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汽車製造業水準不高,對高品質汽車有巨大需求的市場就促使我國大量進口日本汽車。”王挺革對國際商報記者説。
在全國人大代表、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陳利眾看來,擴大進口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拉動出口。“進口和出口生産所需要的生産設備、能源、原材料和中間商品,這些毫無疑問可以證明進口可以有效促進出口。從我國進出口商品的結構來看,進口最多的同時出口也是最多的,比如機械及運輸設備,它是我國進口同時也是出口最大的商品類別。”陳利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
進口乏力政策加力
儘管進口好處多多,但在內需疲軟的情況下,與出口增速相比,進口一直“居於下風”。“國內經濟自主的持續減速和直接利用外資規模的縮小,導致了進口需求的抑制。”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分析説。
為了進一步加強出口,促進外貿平衡發展,國務院曾于去年4月30日發佈了《關於加強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加強進口的措施;9月出臺的穩外貿“國八條”也要求重點增加進口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以及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生活用品。
為了促進消費品進口,由商務部批准,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主辦的全球商品採購季也于去年10月份啟動:在主要城市開設的全球商品採購中心展廳提供6個月免費展示推廣服務,為進口商與經銷商舉辦對接活動,組織來自中國各地區的商超、購物中心、企業採購人員、行銷專家進行對接和洽談,並安排消費者品鑒體驗活動。
障礙待清困境待紓
兩會期間,一些代表、委員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要讓“第四駕馬車”真正動起來,在具體業務方面仍然要消除一些障礙。
部分商品的進口配額仍掌握在央企手中是困擾王挺革的一個問題。他建議,部分配額應該放給民營企業,因為民營企業開拓市場的能力非常強。“去年,我們想進口一種飼料,但這種飼料的配額掌握在央企手中。我覺得如果適當放開的話,會對擴大進口更加有益。”
此外,中國對進口棉花實施配額管理制度。但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説,國際棉價開始下降時,國內價格卻持高不下。他建議,是否能在價差擴大時多發點進口配額、多進口點棉花,放儲時價格也降低一些。他認為,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提高中國棉花的競爭力,讓棉農有穩定的利益所得。“既然紡織工業是市場化的,那麼就希望原料、棉花能夠真正做到市場化,使企業能夠方便自由地配置國際棉花資源,真正做到上下游一體化”。對此,孫淮濱希望早日解決棉花政策和體制問題。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