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全國經濟保持平穩運作。從數據上來看,進出口、貨幣供應增速均大幅上升,而物價漲幅則顯著下降,表現出“高增長、低通脹”的態勢。不過這主要是由春節假期錯位造成的,剔除春節因素後經濟保持平穩運作。
經過季節調整後,出口增長仍然保持在兩位數的較快水準,從其他先行指標來看,一季度出口形勢相對樂觀。同樣受春節錯位影響,貨幣供應增速大幅躍升。與此同時,人民幣信貸投放大增,創下2010年2月以來新高,其中中長期貸款比重上升,信貸投放結構出現優化。這一方面是因為年初處信貸投放高峰,另一方面是受到經濟回升的影響。在基數影響下,物價漲幅顯著回落,但並不意味著通脹壓力的減小,整體來看,全年的通脹形勢仍較為嚴峻。
首季出口形勢相對樂觀
1月份,扣除匯率因素後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26.7%。其中出口增長25%,創21個月以來新高;進口增長28.8%,創2012年3月以來新高;貿易順差291.5億美元,擴大7.7%。今年1月份有22個工作日,去年同期受春節長假影響只有17個工作日。經季節調整剔除春節因素影響後,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8.1%,其中出口增長12.4%、進口增長3.4%。
從主要貿易地區來看,1月份我國對歐、美、日等傳統市場的出口增速均呈大幅回升的態勢。其中對歐盟出口同比增長5.1%;對美國出口同比增長14.5%;對日本出口由負轉正,同比增長5.7%。對新興市場的出口增勢繼續強勁,其中對東盟出口同比增長48.6%,創2010年3月以來的新高。同期,內地對香港出口同比增長88.3%。1月份我國外貿出口的大幅回升勢頭高於市場預期,主要是收益於對發達經濟體出口的整體回升和對新興市場出口的強勁上揚共同支撐。2012年以來,我國對外出口的增長中心開始向新興市場和非傳統貿易國家轉移,進一步加強與這些地區的貿易合作。這是保障今年貿易出口回升的基礎。
1月份,外貿增速的大幅上升主要受春節因素擾動,不過剔除該因素後出口增長仍呈較為穩定態勢。從海關總署發佈的其他領先指標可以看出,一季度出口增長形勢相對樂觀。雖然2013年全球經濟仍將處於深度結構調整中,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但有利因素也在逐漸增多,比如歐美等發達經濟體經濟形勢暫時趨穩,預計在不發生新危機的情況下,今年出口形勢將較去年有所改善。
但需要警惕的是,始於2008年的國際金融經濟危機已經長期化,各國在應對危機上更多是以鄰為壑,大規模量化寬鬆和貿易保護主義將使目前疲軟的經濟形勢更加複雜化。從內部來看,出口企業面對生産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産品附加值低以及外部訂單減少等多重壓力。在內外因素的交織下,不宜對出口的回升過分樂觀,預計全年外貿出口增速將維持在個位數的低位增長,告別過去出口的長期高速增長。
儘管當前我國進出口增速顯著下滑,但我國貿易額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仍然有所提高,貿易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但要看到的是,貿易結構和利潤分配方面的軟肋決定了中國離貿易強國還有相當的距離,因此需要冷靜看待。今後,靠勞動密集型産品穩定外貿出口份額的防禦性做法應該改變,應該靠技術創新來引領中國産業升級,提升“中國服務”在外貿價值鏈中的收益比例,改變長期以來外貿盈餘依賴製造業貢獻的局面,促進外貿結構升級。
全年通脹形勢較為嚴峻
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水準(CPI)同比上漲2.0%,較前月大幅回落0.5個百分點;環比上漲1.0%,較前月上升0.2個百分點,創2012年1月以來新高。1月份CPI環比上漲主要受食品價格大幅上漲的帶動,其中蔬菜和肉類價格的上漲尤其突出。1月份CPI同比漲幅回落主要受春節錯位和翹尾較低的影響。
短期來看,因為春節和天氣因素的疊加,物價環比還將繼續上漲。但隨著節日因素的消除和天氣狀況的好轉,食品價格的上漲趨勢將趨於平穩,環比將有所回落,但同比仍將繼續上漲。非食品漲勢相對平穩,但經濟回暖、貨幣寬鬆、價格改革等將對非食品後期價格形成上漲壓力。
總的來看,本輪CPI築底基本完成,開始醞釀新的上升週期,全年通脹形勢嚴峻。從國內來看,今年在城鎮化建設的推動下,我國經濟步入新的增長週期,經濟增長的回升對物價的上行將形成重要支撐。而我國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的推進,也會對物價上漲形成一定的拉動作用。勞動年齡人口下降將進一步推動勞動力價格上漲並逐步向CPI傳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從外部環境來看,今年全球貨幣的進一步放水將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輸入性通脹壓力將席捲而來。物價的反彈將對貨幣政策空間形成抑制。
從全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走勢看,1月份PPI同比降幅繼續收窄,環比漲幅再次轉正,表明需求回暖對價格開始産生影響,預計2月份PPI將繼續回升,但産能過剩將制約上升的幅度。
貨幣政策將更趨謹慎
1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同比增長15.9%,分別比上年末和上年同期高2.1個和3.5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同比增長15.3%,分別比上年末和上年同期高8.8個和12.1個百分點。1月份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07萬億元,創2010年2月以來新高。社會融資總規模創下單月曆史新高,1月當月增加規模達2.54萬億元,同比大幅上升1.56萬億元。
貨幣增速大幅躍升主要受春節錯位、基數過低以及流動性寬鬆的影響,與經濟回升、融資增長的趨勢一致。新增信貸創新高主要受季節性因素影響,1月、2月是貸款發放高峰,同時1月經濟回升推動了資金的需求。1月貨幣信貸數據總體上反映了當前社會總需求比較強勁,尤其是消費需求,但經濟復蘇仍較為溫和。需要注意的是,1月份信貸結構明顯好轉,中長期貸款大幅增加,一改之前持續的負增長態勢,短期貸款減少。信貸結構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印證了經濟逐步向好的趨勢,實體經濟信貸需求在平穩增長。同時也應看到社會融資總規模表現出強勁增長態勢,表明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力度進一步增強,金融改革和創新仍是平衡資金需求的重要手段和要求。
在經濟回升和實體信貸需求旺盛的影響下,今年信貸增長預計超過去年,這在有利於經濟增長的同時也給通脹和不良貸款帶來壓力。特別是當前全球貨幣寬鬆的環境還將持續,潛在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一旦熱錢大量流入又將推高資産價格。從央行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看,對通脹關注度提升,預計未來貨幣政策將更加謹慎,繼續維穩為主,央行更多地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調節流動性,以增強靈活性,而對於調整利率和準備金率的使用會更為謹慎。
短期來看,因為受上述年初影響因素消失的影響以及春節假期因素,預計2月份新增貸款環比會有所回落。需要注意的是,月均貸款增量的投放節奏以較為均衡和平穩為宜,避免忽高忽低導致經濟運作的不平穩。
樂觀預期下警惕通脹
總體來看,1月份經濟保持平穩運作,進出口雙雙回升,貨幣供應增速大幅躍升,物價漲幅明顯下降,顯示出“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開局。雖然1月份數據表現良好主要受春節錯位影響,但剔除春節因素後經濟仍然保持平穩態勢。
全年來看,綜合內外因素,今年經濟增長將溫和回升,但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依然較弱,製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比較疲弱,出口受外部環境制約難以大幅度增長。因面臨通脹風險上升壓力,貨幣政策在控通脹和支援經濟增長之間的調整空間受到制約,同時産能過剩等內部經濟結構的矛盾將進一步凸顯。因此,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國內經濟企穩基礎不夠穩固、經濟結構不平衡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資源和環境約束增強以及物價對需求擴張仍比較敏感的情況下,經濟增長仍面臨許多不確定性,難以出現大幅回升。同時,在基數影響下,物價漲幅也顯著回落,但並不意味著通脹壓力的減小,整體而言,全年通脹形勢值得警惕。(中國宏觀經濟資訊網研究部供稿)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