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微博在V影響力峰會上公佈的一組數據震驚了自媒體圈。據《北京晨報》報道,今年上半年,微博營收為17.04億元。但截止到目前,自媒體作者今年通過微博已經獲得117億元收入,遠超微博年營收。這其中,電商領域自媒體的收入達到108億元。
微博某大號通過微博的櫥窗産品給自己的淘寶店做導流,轉化率比過去發佈淘寶連結時提升1倍,微博上的粉絲為她的淘寶店舖貢獻了7000萬的銷售額。然而,比起電商類自媒體,科技、人文等垂直類自媒體的變現方式就單一的多,大多還停留在軟文模式。即使是在火熱的直播領域,雖然能夠吸引人氣,卻很難獲得實際收益,相反企業級直播正在崛起。
中國經濟網評論員胡乃軍在《我財經》節目中表示:“自媒體跟傳統媒體的廣告有一點是相似的,你要吸引人們對你背後所承載價值的關注,價值怎麼體現?絕不是顏值,不是你特立獨行的語言,而是你背後所代表的商品和服務。”
隨著“網紅”的崛起,網路直播的興起,似乎一瞬間把人們的價值觀扭曲了,覺得只要有顏值,説話有特色,直播就會受歡迎,就可以賺錢。但是從長遠來看,如果背後沒有服務和産品支撐,這個直播不會長久。相反為什麼企業級的直播能夠持久,因為它背後有商品和服務。即使開淘寶店也是要賣東西,東西賣得好的話,再加上直播有特色,其實跟做一個廣告沒有區別。
而且“哪有那麼多腦殘粉啊!”粉絲也是要追求價值的,他們購買商品和服務來獲得效益。從這個角度講,未來的直播是屬於背後帶有商品和服務價值的直播,也就是能把粉絲通過對直播的觀看,轉化為效應的體現,繼而獲得價值,這樣才是網路直播的特點。所以自媒體的收入絕不僅僅是網上直播的打賞費用,一定還有背後實體經濟中商品和服務價值的輸送,這樣才能達到幾十億上百億的價值。所以未來的網路直播,應是屬於有價值的直播,背後必須要承載有價值的商品和服務,讓消費者或粉絲能夠獲取價值和效益,這才是最關鍵的。(中國經濟網記者 袁曉芳)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