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瑞股份董事長張為斌
中國經濟網成都7月19日訊(記者 欒笑語)7月14日至15日,首屆中國大數據應用大會在成都舉行。大會以“大數據與智慧時代”為主題,分設11個分論壇,圍繞政府及信用體系建設、大數據核心技術、大數據與金融創新等熱點領域全面展開。來自大數據領域及相關行業的2000多名專業人士和6000多名註冊聽眾參會。
“崇州新型智慧城市高端沙龍”是大會分論壇之一,相關政府領導、智慧城市項目行業主管部門、傳統企業代表,以及微軟中國、宸瑞股份、崇信大數據服務公司等多家大數據行業代表企業同臺論道。特別是宸瑞股份旗下子公司宸信徵信在公共信用領域的首個試點項目“蜀信社會信用平臺”已在崇州完成部署,進入試運作階段。一整套現實解決方案,將遠在“雲端”的大數據徵信真真切切地融入社會生活、百姓日常,展開了一幅“大數據助力公共信用”的鮮活畫面。
對此,宸瑞股份董事長張為斌認為,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已形成社會共識,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初期,社會信用體系建立、全民參與模式在應用層面的創新尤為重要。大數據企業要不斷創新應用,找到更多更合適的應用場景,政府、企業乃至每個人才能享受到社會信用體系帶來的便利,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基礎更牢,大數據産業發展亦能迸發更多內生動力。
宸瑞股份董事長張為斌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
記者:您理想中的信用社會是怎樣的圖景?
張為斌:在全球範圍來看,公共信用的應用範圍、量級、市場容量都很大,遠遠超過金融信用。全社會都需要信用,這是一個全方位的體系,從一個人、家庭、企業,甚至上升到國家層面,都有信用方面的考量。而我們構建社會信用體系,主要需在制度層面發力,要有規則、制度等一系列的條件去保障,成為一個複雜但運轉良好的體系。
以正在建設的四川崇州社會信用體系為例。我們的社會信用體系會把人群分為三種:高信用值人群、低信用值人群、失信人群。在社會生活中,高信用值人群會享受到更便利、更優質的社會服務。以此類推,不論是在城市公共福利的分配上,還是商家對客戶提供的服務中,都會針對不同信用值人群進行區分,鼓勵大家經營自己的信用,最終都是讓企事業單位能夠提高效率,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好的社會服務,整個社會運轉更健康有序。
記者:您覺得目前中國信用體系建設的水準處於什麼階段?與其他國家相比呢?
張為斌:依然處於較為初級的階段,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從體量上看,目前我國央行大概收錄8.6億人的資訊,有交易資訊的只有3.4億人信貸記錄,社會徵信機構剛剛發展,業務範圍涉及也是以金融場景為主。而美國等西方國家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基本形成一套用於社會信用和金融信用的成熟體系,覆蓋社會、商業、金融等各個領域和各環節的應用。
記者:在目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對大數據應用已經到達什麼階段?
張為斌:信用是解決主體之間交易的風險問題,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徵信是解決信用保障的環節。數據是連接器,是載體。對信用領域來説,大數據是徵信服務的支撐,也是基礎驅動。
大數據不是簡單的指數據量大,更是一種思路,一種應用模式。舉一個很直觀的例子,一個企業從表面上看,資質、執照、對外宣傳看起來都很好,但我們通過海量的網際網路數據,找到一些離職員工對這家企業的負面評價,這時,我們對這家企業的評價可能就要打一點折扣。由此可見,大數據可以幫助我們多維度地去了解、評價一個主體。信用也是一樣,大數據可以為徵信提供直接證據、間接證據,來為評估信用做更多維度、更加多元的輔助參考。但目前信用行業對大數據的應用還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
記者:您從事行業近10年,覺得中國社會信用體系最需要做的事情是什麼?
張為斌:這個問題也是我們所思考的。應該説,當前是徵信行業發展前所未有的好時期。我的團隊從2008年開始創業,一直為政府提供服務,能切身感受到政府在指導行業發展方面發生的顯著變化。國家發改委在7月8日曾發文,提倡引入第三方徵信機構參與行業信用建設,尤其是重點領域的行業信用建設和信用監管,這給了行業發展政策支援。尤其是宸信徵信在2015年已經獲得全國為數不多的企業徵信牌照,對我們來説是莫大鼓舞。
對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存在的障礙,有觀點認為是法律法規不夠完善,有觀點認為是體制機制比較滯後。相比之下,我更覺得是需求側存在問題。社會公眾對信用消費需求乏力,消費習慣沒有養成,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徵信行業以及信用體系的發展完善。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社會對信用保障的需求越來越大,信用體系的缺失正在增加市場交易的成本、影響社會活動的效率和效益,企業要“走出去”與國際市場對接也面臨阻礙,這方面已經造成了很難用經濟損失來度量的高額成本,與此同時,社會公眾對徵信産品的需求潛力還遠遠沒有挖掘出來。從政府到企業再到個人,如果將信用消費視為必需消費、對信用有經營維護的強烈意識,法律法規等相應資源的配備都將水到渠成。實現這些,需要政府加大政策引導,營造信用社會的文化氛圍,同時吸引更多優秀企業參與進來,共同努力。
記者:宸信徵信將大數據應用引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我們已經看到了現實案例,這是否是您的團隊在整個行業中的優勢所在?
張為斌:依託大數據,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的徵信服務是宸信徵信的主要業務。在社會徵信領域,宸信處於領先位置;在金融徵信領域,處於行業前列。因為我們關注的不僅是建設信用體系的基礎設施,更重要的是讓政府、企業以及每一個老百姓真正方便地應用,感受到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帶來的便利和好處。我們針對行業做了很多調研、走訪,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前期大部分公司都在做基礎性的建設,完善硬體、網路、頻寬等,缺的是應用。因此,提供具體解決方案、好的産品和應用,就是我們的著力點,也是我們在整個行業中最大的亮點。在四川崇州這樣一個縣級市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將信用真正融入約100萬人口的公共領域、百姓生活,讓信用看得見、摸得著,對推進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都是個助力。
另一方面,宸信徵信能夠直接進入信用的應用領域,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為宸信徵信的母公司在過去8年已經積累了相當雄厚的基礎,在政務、民生領域的大數據應用經驗豐富、産品研發多元,因此將過去的積累直接複製到社會信用體系中,使得我們擁有快速為公眾提供優質服務的可能和能力。
記者:在推進信用體系服務的過程中,您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張為斌:最大的困難就是全社會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認識的不足,一些陳舊觀念尚未扭轉。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助服務對象提高對信用的認知,我們的角色更像一個培訓師、“信用體系的布道者”。
對於未來我們充滿信心,徵信行業很大,號稱萬億市場,但目前參與的公司體量和數量還是略少。我們希望通過有序競爭,更多有實力有想法的公司參與進來,讓行業得以繁榮,社會信用體系真正建立起來。特別是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著全球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場,為全球提供生産、製造、服務等,但信用體系的建立和使用卻是少之又少,萬億市場需要培育和成長,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處於初級階段,這個時期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投入,從觀念到法規、從政策到資金、從市場到人才,都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認為這方面沒有困難,只有機會。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