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IT

騙子忽悠人掏錢搶注APP 致多人被騙逾百萬元

2016年07月12日 13:39:5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2013年9月初,阿林(化名)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聲稱是一家科技公司的業務員,邀請阿林參加當月29日在廣州一家五星酒店舉行的“桌面時代創新經濟峰會”。抱著好奇的心態,阿林答應參會。

  走進會場,便覺熱鬧。據阿林回憶,現場有大概100人。大螢幕上播放著國內網際網路成功人士的發家致富經歷,臺上“專家”正在講述APP客戶端相關知識,臺下不斷響起熱烈的鼓掌聲,現場十分具有煽動性。論壇上,“專家”還有工作人員反覆推銷搶注APP關鍵詞,聲稱這種關鍵詞具有唯一性,客戶購買後可以在該APP客戶端做産品宣傳,還可以發展新的商家在該APP打廣告,從中能賺取高額利潤,而且APP的開發、維護、招商全部都由廣州航峰科技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峰公司”)負責,當然,購買價格也非常划算,每個APP每年運營服務費僅需1.8萬元,一次性購買10年則可享受終身維護,“買到就是賺到。”

  在現場工作人員的洗腦下,阿林稀裏糊塗刷了1.8萬元購買“景點網”APP。論壇結束後不到數天,航峰公司又打電話給阿林,聲稱會幫他把APP做得更漂亮更專業。於是,阿林又交了3.6萬元。數月後,阿林發現“景點網”APP並沒有多大進展,“僅僅是做了前面的註冊部分,沒有做後期的推廣和維護”。阿林當即打電話詢問航峰公司,卻發現對方早已人去樓空,王某這才知道自己被騙,趕緊報警求助。

  據天河檢察院透露,類似阿林這樣已查實的受害人有十余名,而這只是冰山一角,有的受害人甚至可能還不知道自己被騙。

  搶注的APP無商業價值

  經法院審理查明,2012年2月,榮某和沈某成立航峰公司。打著“搶注APP客戶端定能獲得高額回報”的噱頭,航峰公司前後收取了多名受害人總計100多萬元的錢款。實際上,在收取受害人運營服務費後,航峰公司以每個1000~2000元不等的價格將APP客戶端外包給其他公司進行製作,都是最基本、簡單的APP客戶端框架,且APP客戶端名稱並非“獨一無二”,在無創新和市場推廣的情況下,並不具備航峰公司所宣稱的商業價值。

  除此之外,航峰公司從未有履行過技術支援、更新維護、後期服務、推廣招商等合同約定義務。直到2013年11月中,航峰公司在騙取多人錢財後人去樓空。受害者們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2014年6月,公安機關將榮某和沈某逮捕歸案。

  兩負責人被判合同詐騙罪

  法院審理後認為,航峰公司的負責人榮某、銷售主管沈某等人,向受害人誇大APP客戶端的稀缺性特徵,捏造搶注便可獲高額收益的情況,誘騙受害人簽訂合同,涉案合同金額共計人民幣122.4萬元。

  根據合同約定,在1年至10年不等的服務期限內,航峰公司負責APP客戶端的設計製作、技術支援、更新維護、後期服務、推廣招商等服務。但航峰公司除外包開發製作手機APP客戶端的框架外,未按承諾及合同約定履行其他主要條款、義務,也沒有證據材料證明航峰公司為履行合同實際支付了相應的對價或履行了合同約定的主要條款、義務。

  為此,榮某、沈某作為航峰公司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後逃匿,數額較大,其行為均構成合同詐騙罪。最終,法院判處榮某有期徒刑2年6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判處沈某有期徒刑2年,並處罰金人民幣6萬元。此外,追繳案件的違法所得發還各被害人。

  法官提醒:

  警惕

  偽資訊産業投資陷阱

  經辦法官指出,近年來,打著資訊産業名號進行詐騙的行為屢見不鮮,比如本案的“APP”客戶端,就是詐騙新方式。詐騙分子通過虛假宣傳APP的“稀缺性”,讓投資者相信可獲高額回報這一特徵,吸引不懂內情,卻又急於獲利的投資者“上鉤”。部分詐騙分子還精心佈置騙局,通過在五星級高檔酒店開設講座,邀請“嘉賓”,設置“體驗室”,捏造機構證書等方式,讓被害人放鬆警惕進行投資,待錢款到位後,詐騙分子便卷錢一走了之。

  法官提醒,對於專業化程度較高的資訊産業,投資者必須對投資項目具有充分的知識儲備和認知過程,切莫貪心以小博大,盲目聽從他人一面之詞便匆忙投資,否則很有可能陷入詐騙圈套,血本無歸。

  忽悠三部曲

  第一部:

  高大上的“高峰論壇”

  公司業務員不斷給人打電話、發短信、發業務單,邀請參加“××高科技經濟論壇”,他們會把這個論壇説得非常高端,論壇地點會安排在知名的五星級酒店。

  第二部:

  煽動性言論

  在論壇現場,主講人的話非常具有煽動性,向參會人員推銷搶注APP關鍵詞,同時標榜APP的唯一性,買了以後,別人想要就只能向你買,可以永久買斷,按每年1.8萬元價格付款。

  第三部:

  會場處處都有托

  在論壇會場的每個角落,都有“托”,受害人處在“托”的包圍中,有的“托”鼓動你買,有的説自己也要,有的搶著排隊買。一旦參會者動搖了,業務員立即拿來合同,簽約、刷卡,絲毫不給猶豫的時間。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