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了避免被孤立,在認為自己屬劣勢意見或少數群體時,往往會選擇沉默——這是傳播學中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論。目前國內通信三大運營商也漸步入“沉默的螺旋”。
自去年底4G牌照發放後,截至11月,中國移動4G用戶總數已達5445萬戶,以4G發展在全國位於領先地位的廣州為例,4G用戶增量持續井噴,目前已達200萬量級。
終端佈局“長尾經濟”混搭“爆款思維”
縱向觀察中國移動近一年來在終端方面的佈局,或有據可循。
不論是與産業鏈終端廠商的深度合作,還是自有品牌千元智慧手機,中國移動在佈局各層人群需求的同時,注重推爆款,在性價比上“做文章”。
以廣州移動為例,既有iPhone6、Mate7首發的充足貨源,同時在中端機和經濟適用機型方面頻出“爆款”。其中低端機重性價比,5寸的4核599元聯想A788T等機型銷售量超過10萬。而中端機型方面,包括華為P7、HTCD816t、新力小青心等産品矩陣為用戶帶來諸多選擇;據了解,未來4G重點還將繼續由高價位向低價位滲透,千元以下終端將據更高佔比。
這樣的佈局,不僅是網際網路的玩法,也是當下主流商業的玩法。從小米用“低價走量、以求軟體服務增值”的邏輯以及錘子手機宣佈降價後引來大賣等實例中可見一斑。
此外,從商業模式的角度來看,移動不斷與三星、華為、中興、聯想、酷派等多個手機品牌的深度合作。同時,也在不斷開拓電商銷售渠道,包括淘寶、天貓、京東等。這種新型渠道以及合作模式的挖掘,在未來的市場比拼中會愈發關鍵。
“毛細血管”式基站建設求“體驗極致”
按照網際網路思維的邏輯,産品之後,一定是極致的服務。對於運營商來説,服務的硬體條件無疑是基站,因為基站是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等進入行動通訊網路的唯一入口。
近日,有消息稱,中國移動將提前啟動TD-LTE網路第三期建站工程建設,計劃年底建成70萬個4G基站。按照這樣的數據,中國移動基站總數將達全球的60%。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移動在基站的建設上開始更加細化,廣州已有7條地鐵線覆蓋4G信號,城中村等“黑點”位置也開展了如“毛細血管”一般的佈局。這樣頗具難度的佈局不無原因。首先是追求用戶體驗。其次,包括城中村在內,城郊及農村市場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有數據顯示,伴隨智慧手機價格的下降與普及,農村地區手機用戶上網逐漸佔據主導地位。據中國移動2013年中國東、中、西部幾個典型省份的網路數據顯示,農村用戶平均佔比49%,而這些或都是運營商未來角力的市場。
“讓利”擁抱變化用戶獲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龐大的資金優勢,是中移動4G突飛猛進的關鍵因素。
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中移動4G開支已佔總開支的39%。而下半年,中移動仍在4G上加強“優惠讓利”,此舉一齣最“喜大普奔”的是用戶。廣州移動在“下調資費,降低門檻”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去年9月首推138元套餐,一年後,月租30元的4G流量王含高達2.5G流量;而門檻更降至20元——語音型客戶只需20元便能開通4G流量套餐。
回想5年前,當3G在中國落地時,當時大家還在以視頻通話作為噱頭,沒人想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形式的出現改變了用戶對於網際網路的使用方式。
當下4G時代已然來臨,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已相當豐富,包括三大運營商在內,未來的商業模式可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變化更加考驗運營商的基礎條件和用戶的品質和體驗。從目前來看,憑藉中國移動現在“螺旋式”的增長態勢,基於目前的用戶認可度及基站數量,中國移動或能一騎絕塵重回2G壟斷局面,重返巔峰。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