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臨近“雙十一”:消費者積攢需求 商家提前啟動

2014-11-07 13:1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點點滑鼠,中國人將要在11月11日這天花去數百億元。

  “總理,這是傳統商業模式想都不敢想的場面。”去年這個時候,馬雲在經濟形勢座談會上這樣評説“雙十一”。李克強總理稱讚説,新經濟不僅解放了老的生産力,更創造了新的生産力,“你們創造了一個消費時點”。

  “雙十一”臨近,消費的氣味瀰漫在空氣中。

  主婦唐錚屬於臨時抱佛腳型。這兩天,她在各個網站流連:天貓、淘寶、京東、中糧我買網、亞馬遜……除了一直心儀的商品,她還被各種廣告和“雙十一攻略”吸引,每晚都坐在電腦前,得空就刷手機上的各種客戶端,一會兒想買個包,一會兒又想給家人添置些衣服,給娃添雙鞋,或者乾脆打聽別人買了些什麼。比較熟的朋友連打招呼都直接改問,“買了啥?”

  “11·11”以各種字體、顏色的廣告形式出現在大街小巷。各種宣傳文案刺激著人們的眼球,有電商拿裸體嬰兒照當廣告,“脫光要從小,搶貨要趁早”。電商的文案各有特色,這讓唐錚患上了“選擇綜合徵”,“大家都在買,我也不知道該囤點什麼,但不買好像就是不對勁兒”。

  有這種感覺的遠不只唐錚,隨著“雙十一”的臨近,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加入網購大軍。業內人士預計,今年“雙十一”銷售額有望衝擊600億元。在市場的另一端,商家已經提前啟動“雙十一”戰車。

  天貓服裝品牌茵曼曾經創下“雙十一”當天交易額過億元的紀錄。去年“雙十一”,他們抽調了500多名“店小二”待命。今年他們更注重品牌的推廣。茵曼董事長助理徐顯靈表示,今年茵曼針對“雙十一”推出了530多個新品,自9月預售開始,預售額就已經突破了2000萬元。

  主打設計類産品的天貓商家“設計貓”今年剛開店就要參加“雙十一”。為了備貨,銷售經理提前給世界多地的供貨商打電話解釋:“就像是你們的耶誕節。”而對方很快就能理解並且參與進來。執行總監施潔予説,相對於銷量,供貨商更想通過參與這個消費時點對市場進行摸底。

  “我現在最怕的是人太多。”這個紅衣女孩皺皺眉毛,開玩笑地説。去年“雙十一”,她還是個消費者,花了1萬多元“滿足了一段時間的消費需求”,然後“就等著好多包裹一個個送來”。今年,她坐在了電腦的另一邊,忙著增派客服、協調上千立方米的備貨,“有種作戰的感覺”。

  商家們希望“雙十一”不僅是網路狂歡,也能向線下延展。今年,萬科投入108個樓盤參與“雙十一”,活動上線兩天已接待訪客超過4萬人,成交金額超過5000萬元。在湖南等地,一些超市、百貨、電器聯手搞促銷,口號是“線上線下低價火拼”。

  “雙十一從來就不只屬於阿里巴巴,就像中國電商從來就不只屬於阿里巴巴一樣。‘雙十一’永遠都是一個開放的節日,”阿里巴巴集團CEO陸兆禧稱,“作為倡導者和參與者,我們知道,只有線上線下、海內外的各種商家和企業共同參與,這個節日才有可能成為所有商家和消費者的節日,也才會真正屬於一起努力的全體參與者。”

  “雙十一”讓快遞業也提早準備起來。菜鳥網路2014年“雙十一”物流項目負責人馬俊傑告訴記者,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各家快遞公司已為今年“雙十一”新增行業從業人員25萬人以上,改擴建運轉中心100余處,增加作業場地185萬平方米,公路幹線新增自有及整合社會資源新增幹線車輛1.2萬台以上。菜鳥網路平臺和各種形態的物流服務商合作,從倉運營、幹線、到配送,承擔著全國快遞業務總量接近60%的包裹。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熱鬧的網購,不少電商都呼喚加強監管。

  11月3日,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座談會上,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説,過去“晚上睡不著是害怕工商稅務”,現在“晚上睡不著是盼望工商稅務”,因為假冒偽劣商品太多。

  11月初,國家工商總局約談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攜程等10家電商企業,要求高度重視並糾正網路商品交易中存在的第三方交易平臺準入把關不嚴、對商品資訊的審查處置不力、消費者權益未得到充分保護、網路經營數據過度封閉和銷售行為管理混亂等方面的違法違規行為。北京、天津、四川、南京等多地的監管部門也紛紛以約談形式向電商企業提出要求。

  本報北京11月6日電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