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8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81.6億件,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230億元,其中有70%屬於電子商務業務。
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快遞業市場,但國內快遞企業的收入只相當於外資快遞企業的1/8甚至1/10。
當阿裏及京東在美上市,將中國物流行業的巨大前景呈現在全世界眼前後,外資快遞全面圍城了。9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全面開放國內包裹快遞市場。
對國內快遞業來説,是“狼來了”嗎?南都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規模小的企業不怎麼樂觀,而大型快遞公司並不擔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相關負責人余平向南都記者表示,就算不對外資全面開放,國內的快遞企業也在加速洗牌,大而強的企業通過兼併重組,會幹掉一大批小企業。可以預期,國內外快遞公司勢必將展開更加激烈的競爭。
國內外快遞同臺競爭
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開放國內快遞市場、推動內外資公平有序競爭。依據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的承諾,進一步放開國內市場,讓國內外快遞企業同臺競爭。對符合許可條件的外資快遞企業,按核定業務範圍和經營地域發放經營許可。同時鼓勵國內快遞企業兼併重組,要求民航、城市交通等方面加大支援力度,為快遞業發展提供便利環境。
目前,我國國際快遞業務已基本對外資開放,主要城市國內快遞業務也已對部分外資企業分批開放。如聯邦快遞和U PS兩年前就獲得了經營國際業務資質的審核。據資深供應鏈與物流專家楊達卿介紹,外資快遞企業在國內的市場主要是國際快遞,早幾年,他們佔國內國際快遞市場的80%,現在由於國內的一些快遞企業也開始進行國際佈局,所以數據可能有所下降,佔到70%左右。而外資快遞企業佔國內快遞市場的份額是很小的。
國內快遞三分天下格局目前基本已定,電商快遞被“通達係”憑藉價格優勢壟斷,高端快遞及商業信函等基本被順豐壟斷,在縣鄉農村市場方面,郵政企業則有優勢。
大企興奮、小企不樂觀
快遞市場的全面開放,對國內快遞業來説,是“狼來了”嗎?
南都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規模不同的快遞公司反應不一。“沒有緊張的感覺,反而很興奮!”順豐速運集團副總裁李東起昨日表示,市場的開放是必然趨勢。“對我們來説,這並不是新的東西,在一些地區,這個市場早就向外資開放了,現在只是進一步放開。”他表示,順豐一直在轉型,向綜合物流企業發展,面對此消息並未感到意外,企業的經營也不會受到衝擊。反而有利於企業通過對標提升服務。
但規模稍小一點的企業並不這麼樂觀。今年1至8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81.6億件,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230億元,其中有70%屬於電子商務業務。“現在快遞公司的包裹業務,主要集中在電子商務上,而這一塊的價格戰也最明顯,最激烈。”某快遞公司廣州分撥中心總經理向南都記者透露,國內快遞公司為了搶市場,零利潤甚至是虧損也要做。在這種情況下全面開放快遞市場,他認為還是有些早。“可以再給國內快遞公司2年時間,讓整個行業重組洗牌,之後價格門檻會出現,整個行業格局也會形成。”
據了解,雖然我國已是快遞業第二大國,但國內快遞企業的收入只相當於外資快遞企業的1/8甚至1/10。在快遞企業跑馬圈地的同地,其服務能力及盈利能力的短板成為高速增長背後的隱憂。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