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互聯網如何改造電影業? 樂視引領三個流派PK

2014-06-30 09:36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轉發 打印

  互聯網的鐵蹄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去是家電、手機圈談論被互聯網給顛覆了,現在輪到影視娛樂業站在危牆之下了。最近,博納影業董事長于東一句“未來電影業都將為BAT打工”的驚人之語,在影視圈引發了不少的震動。其實,談到“誰給誰打工”,這是一個博弈的結果。但電影業產業鏈條和業務模式,的確正在被闖進來的互聯網野蠻人們重構。影視圈兒里,舉例最多的是樂視,這家企業最早衝進去,在上下遊、終端等各個環節上瘋狂“圈地”,隨後,阿里、騰訊、愛奇藝紛紛出招,逼得華誼、光線等傳統影業公司都跑到手遊上去了。

  于東的話代表的是一個趨勢,目前來看,準備對電影產業進行上下遊改造的,BAT只是一個泛指。

  真正對電影產業染指並準備動刀的有三個流派:一是樂視這樣真刀真槍進來的,從制作、策劃、發行、播出等各個環節布局完善,已經有成熟的操作套路和案例了;二是阿里通過收購文化中國、優酷土豆、華數等部分股權,搭了一個雛形;三就是諸如騰訊、優酷、愛奇藝等試水的,涉及到影視業部分環節。三個流派間的內部角力還不明顯,聯合重構影視產業的跡象倒是很明顯。

  互聯網搞顛覆憑什麼?

  談到顛覆和改造,首先要看看過去的影視業的現狀。一直以來,投資電影或影視劇是一個 “賭博”味道較重的生意,只有大的影視制作、發行公司,才有話語權,能“綁架”發行和院線,獲得高的票房。所以經常會出現,一部爛片全國各大院線齊刷刷地上映,結果遭到公眾一片吐槽。而一部好的電影,如果沒發行和院線的支持,很難獲得對等的收益。這導致市場處于一個畸形狀態,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並不少見。

  二是影視劇、電影的鏈條相對並不長,從最原始的劇本、制作、策劃、發行、播出,各個鏈條獨立運作,每個鏈條上都依附著大大小小的企業,但有實力在規模、收入上做大的寥寥無幾。原因何在?所有鏈條最終分食的都是票房收入,在中國230億元的市場容量里,得養活一大鏈條的企業和從業者,僧多粥少,帶來的是一個混亂、分散的業態,上遊還被下遊卡了脖子。

  三是直到現在,影視產業的鏈條依然是典型的產品驅動模式,甚至各個環節都封閉式運作,彼此不協作和交流,只在最終成品後交到下一個環節。但在過去電影數量、影視娛樂節目“賣方市場”時,尚可有利潤可言,但到了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比如互聯網自制劇、微電影、各大衛視真人秀輪番開播等冒出來後,“閉門造車”的結果就是血本無歸。

  分析了影視娛樂業的狀態,看下互聯網闖進來後怎麼改造和升級這個產業。過去這個鏈條是串聯的,一環扣一環,互聯網能借助大數據和前期用戶需求挖掘,更準確地捕捉到觀眾的偏好和興趣,來定制和優化影片制作,拍電影就不再像押寶一樣,能做到有的放矢;有了互聯網多屏、多終端、多收入模式的支撐,影視業不再高度依賴票房,保守估計也從230億元基礎上增長一倍。比如一部好電影,傳統模式收入是10億,放在互聯網的體係里通盤操作,可能就能做到15億元。

  三個流派間的PK

  這就解答了上述的疑問。互聯網在影視圈玩生態、搞聯盟,目的是把零散、碎片資源和能力拼接起來。過去從策劃、制作、播出、衍生品等是分散的獨立王國,但互聯網時代要求這些環節協同起來,能找到一條“生產和變現影視內容”最優的流水線模式,各個環節彼此協同發力,實現利益最大化。目前,互聯網玩娛樂影視牌的有幾家,樂視、阿里、愛奇藝、騰訊,雖然套路和階段不同,但大都幹的是這個事。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