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調研機構G FK公佈了一則面向數位相機市場的研究報告。內容指出,最近一年來數位相機類産品正走向兩個極端。其中以專業單眼、類單眼為代表的可換鏡頭數位相機在亞洲市場增長迅速,但不能更換鏡頭的攜帶型數位相機(俗稱卡片機)則銷量大跌,頹勢不減。
一直以來,關於數位相機,市場上鮮有第三方機構進行銷量統計。相比之下,各類有關智慧手機的分析報告則鋪天蓋地。內容源於需求,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手機較相機的關注度要大得多。
此次G FK報告顯示,卡片機的市場份額再繼續下降,筆者從行業內了解到的資訊也與之類似,有日本數位相機品牌內部人士告訴我,去年國內卡片機銷量同比下滑了一半以上。
縱觀國內的卡片機市場,如今只要1000元不到的價格,就能買到像素非常高的産品。但卡片機的問題早已不是價格高低,而是這種産品已無法適應消費者的需求。當年,卡片機革了膠捲式傻瓜相機的命,就是需求改變使然。如今智慧手機革卡片機的命,也是如此。
曾經有從事相機經銷的朋友對我説,手機拍照無論採用何種技術,永遠都無法達到卡片機的成像效果。他嘗試簡單描述自己的觀點,指出受機身體積影響,手機的感光元器件面積小,不具備光學變焦功能、廣角畸變嚴重,沒有專門的快門,或者快門手感極差。
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實在話。但卡片機的用戶群對成像品質本就沒太高的要求。特別對大多數女性用戶而言,花時間告訴她們什麼是感光元器件、什麼叫廣角,只會起反效果。在她們眼中,可能“美顏”這兩個字就能抵上千言萬語。這也證明了為何“卡西歐自拍神器”能成為卡片機中碩果僅存的代表——— 它以用戶需求為導向,而不是以技術為導向。
或許智慧手機的成像效果的確不如卡片機,但現實情況是,人們用手機拍照拍得不亦樂乎。在他們看來,便攜、簡單、好玩才是日常拍攝的重點。對比來看,卡片機反而顯得有些技術過剩了。
有意思的是,智慧手機品牌在拍照功能上的激烈競爭,也讓卡片機當了炮灰。在許多手機的功能介紹中,只要涉及拍照部分,卡片機總會被拉來“墊背”。比如VIVO主打拍照功能的手機X shot,被稱作全球第一款具備光學防抖功能的手機,而光學防抖是卡片機等數位相機産品才有的技術。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