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真的讓銀行改變了以往深沉的形象。在支付寶發布“交易失敗找銀行”的公告後,昨日工行不僅在其官網上貼出“交易失敗請聯係支付機構”,還在昨日的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客戶交易失敗,是因為支付寶的原因,並“相信支付寶方面會把客戶的體驗放在第一位”——而此句話正是馬雲的名言。
工行副行長張紅力坦言,工行並沒有關閉支付企業快捷支付的接口,而是將以前多個接口統一為浙江分行這一個接口,這是為了方便統一管理防范風險。以前支付寶是與各家分行分別合作,但限于分行的風控能力有限,軟硬件參差不齊,而回收到總行統一管理後,將設立專門團隊進行維護。
“為了平穩過渡,我們已經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並履行了提前30天告知義務。”張紅力介紹,統一接口實際上是後臺工作,客戶本應該並無感受。“因為簽約交易發送至哪個接口,是由支付寶方面控制。”張紅力最後還重申,工行與支付寶的合作意願並沒有改變,並期待與之更好地合作。
實際上,支付寶與工行的口水戰“交鋒”源于網絡。在馬雲責難四大行下調快捷支付限額之後,工行是首個回應的國有大行。
而近日,支付寶在其官網上發布公告顯示,稱如果用戶使用工行卡開通快捷支付時提示簽約失敗,是因為銀行簽約限制,詳情可咨詢工行客服,並建議客戶更換銀行卡。而昨日工行則在官網上同樣發出類似公告,稱如果支付機構網站交易頁面提示簽約失敗,請咨詢支付機構客服電話進行查詢。
■新聞鏈接
中行:互聯網金融
讓擠兌風險公開化
晨報訊(記者 姜樊)昨日,中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徵表示:“類似于余額寶這樣的產品,90%以上都是銀行的協議存款,理論上並不能夠實現實時兌付,但寶類產品基本上均採取的T+0的實時到賬模式,讓銀行的風險進一步加大。如果遇到類似‘雙十一’等特定節點,出現大規模取現可能將超過銀行的備付金,銀行可能面臨兌付危機。”曹遠徵表示,這無疑將銀行的擠兌風險公開化。
此外,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還表示,從美國市場的經驗看來,寶類產品更多的應該放在短期債券而非協議存款,但短期債券並不能夠支撐相關產品如此高的收益。而未來互聯網金融究竟如何走下去,或將面臨考驗。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