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博上發起一個曬支付寶賬單的活動,很多網友曬了去年一共消費多少,在余額寶里賺了多少。不管你是“花”多“賺”少,還是“花”少“賺”多,阿里、騰訊、百度這些做互聯網金融的公司才是最大贏家。
它們把握住了人人都想“花錢”和“賺錢”的心態,輕輕松松地把大家的銀子匯到自己的池子里,轉手做更賺錢的金融業務,比如小貸公司,甚至要做銀行。
于是,在全民都愛網購,吊絲也要理財的熱情中,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巨頭的互聯網金融風生水起得做了起來。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李媛
阿里巴巴的金融帝國
借著監管層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東風,阿里巴巴率先開始了金融版圖的布局。而余額寶是阿里巴巴互聯網金融布局的一個重磅武器。
獲得央行發布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以及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後,阿里巴巴關聯公司支付寶于2013年6月13日,推出“余額寶”,用戶可以購買貨幣基金等理財產品並獲得收益。此外,“余額寶”內資金還可以同時用于網上購物、轉賬和繳費。
早在4年前,阿里巴巴就在布局小額貸款,先後成立了浙江阿里小貸、重慶阿里小貸,為30多萬家小微客戶提供服務。此外,還設立擔保公司重慶商誠融資擔保,為重慶中小企業貸款和融資提供擔保。
在與傳統金融合作方面,民生銀行近日宣布將與阿里巴巴合作,涉及資金清算與結算、信用卡業務、互聯網終端金融、IT科技等八項合作。其中,雙方將推出直銷銀行尤其引人注目。
分析指出,號稱“銀行若不改變,我們改變銀行”的馬雲身體力行,已經進行廣泛而雄厚的布局。其“金融、平臺和數據”戰略提出後,走得最快的也是“金融”這一步。
百度後來者居上
百度在BAT的互聯網金融布局中算是“後進生”,但它的進步卻很神速,尤其是去年下半年百度拿到央行頒發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後,其互聯網金融版圖漸漸浮出水面。
2013年7月10日,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百付寶”(已更名為“百度錢包”)成為百度旗下的在線支付平臺。兩個月後,百度推出“百度錢包SDK”,切入移動支付領域。去年10月,百度宣布“百度金融中心-理財平臺”上線,並且聯合華夏基金推出首款理財計劃“百發”,一時間成為熱門話題。
融資平臺方面,9月24日,百度宣布在上海嘉定區設立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為2億元,目前可以提供的貸款額度為3億元,預期後續還會繼續增資。
目前,百度旗下金融業務囊括了:百度理財、百度錢包、百度小貸等。
有分析稱,百度的布局與阿里有相似之處,“百發”其實就是百度版的余額寶,不管是從產品形態還是收益率來看瞄準的都是余額寶。此外,百度涉足小貸業務也是防守阿里,面向中小客戶,解決其貸款問題。分析稱,百度金融中心的嘗試最“靠譜”,能利用百度的優勢,通過大數據能力,面對中小客戶提供數據金融服務。
騰訊微信“無限可能”
BAT三大巨頭中,只有騰訊在金融領域的布局相當沉得住氣,並沒有形成成體係的金融版圖,但是騰訊銀行和微信支付的動作備受市場關注。
此外,騰訊將參股設立民營銀行的消息也一度刺激騰訊股票大漲。
騰訊財付通也是較早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以及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如今,財付通已成為騰訊的支付基礎,此後騰訊基于財付通開啟了微信支付。今年初,騰訊與華夏基金、匯添富基金、易方達基金和廣發基金合作推出的理財平臺——理財通在微信上線,並展現了不俗的吸金能力。
業界普遍認為,騰訊互聯網金融布局的關鍵在于微信。社交功能強大的微信為騰訊提供了用戶基礎和渠道優勢,這也強化了騰訊的平臺優勢。也正基于此,A股市場上的“騰訊概念股”總是受到資本的追捧。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副所長黃震對新京報記者表示:“BAT三家在金融領域各有長短。阿里的電子商務和互聯網金融有天然基因優勢,支付寶作為入口積累了很多變現經驗。但是它的短板是缺乏應用場景。騰訊長于社交但同樣缺乏應用場景,失去很多變現的機會。百度有數據基礎,但它的用戶不是天然的金融用戶。”
黃震表示,綜合來看,三家的互聯網金融布局都是從自己的優勢出發向綜合金融服務的方向努力,三家會越來越趨同,將來短兵相接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同時三家又可能形成互聯網金融寡頭壟斷的趨勢,這是我們要警惕的地方。
■ 分析
全世界都在跟進“新模式”
當百度“百發”和騰訊“理財通”在余額寶之後橫空出世,BAT理財大戰正式進入“三國時代”。阿里、騰訊、百度各自抱著自己的“寶”們,競爭逐步白熱化,至今勝負難分。
拼誰的收益高
年化收益率8%,當去年10月百度宣布這個數字時,金融領域的很多小夥伴兒都驚呆了。
這是由百度金融中心和華夏基金首度合作推出的名為“百發”的理財產品,主打高收益、低門檻。去年10月28日百度“百發”上線,一天內銷售超過10億元,購買用戶數量超過12萬,由于購買者眾多,百度理財頁面的服務器一度“宕機”。
百度百發叫板余額寶由此開啟了BAT旗下理財產品的收益大比拼。有媒體報道,在洽談初期,百度便和華夏基金方面明確提出,收益率必須超過余額寶。
去年6月13日上線的余額寶,曾是第一個讓金融業震驚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強大的吸金功能大大超過所有人的預期。截至目前,余額寶規模已經超過4000億元。
看到百度“百發”和余額寶的吸金能力後,淡定的騰訊再也坐不住了。今年1月22日,騰訊與華夏基金、匯添富基金、易方達基金和廣發基金合作推出的理財平臺——理財通上線騰訊微信,宣稱7日年化收益率高達7.394%,高于余額寶的6.423%,上線當天吸引的資金規模超過8億元。
拼誰更能創新
BAT的理財大戰在進展了半年多後,戰爭升級到第二階段。今年元宵節當天,阿里上線了一款名為“定期寶”的新產品,定期一年,不允許隨時贖回,但承諾7%以上的年化收益。有人說,如果此前余額寶更像是銀行的活期儲蓄,這次推出的“定期寶”則更像是定期儲蓄。
同在元宵節當天,騰訊聯合銀河基金推出的“定投保”理財產品,是第一款互聯網股票型基金,利用騰訊的渠道和流量做線上推廣。
分析稱,之前大家都覺得百度做理財產品是看到余額寶大熱才做,實際上現今互聯網產品的所有新模式只要一出現,第二天馬上全世界都在跟進。誰是發明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誰做得更好,誰更懂用戶需求、更能創新。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