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眾多省電APP,但實際效果未必如理想。用戶想手機省電,最好的方法是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
哎呀,手機又沒電了!要説春節期間,無論是走親訪友還是觥籌交錯,頻繁地使用手機時,電池不給力,才是大家都痛恨的事。這不,常見的場景是找人問有沒有移動充電器。
本期,E天下就為大家PK幾款手機省電APP,看看在關鍵時刻,它們能不能助你一臂之力。不過,記者要事先提醒大家,所謂省電APP,其作用並非立竿見影,有些甚至是“明省暗耗”,成為智慧手機耗電戶之一。當然,不看不知道,有比較才有鑒別,省電有招但也別被忽悠認為“馬上見效”。
文、圖整理/記者 李光焱
省電APP:
系統優化or降頻處理?
如果不了解,你一定不會知道,目前基於Android或iOS作業系統的以省電為賣點的APP有數十款。比較主流的有金山電池醫生、GO省電、360省電王、安管省電、省電專家、點心省電、騰訊電池管家、省電精靈等。作為一款軟體,它們怎樣實現為智慧手機省電呢?
記者了解到,省電主要分為手機系統的優化和CPU核心調整兩方面。系統優化一般通過調整螢幕亮度、WiFi、藍芽、自動同步、靜音以及震動等的方式省電;而CPU核心調整優化,則是針對目前智慧手機廠商打“核戰”的“反制”:對CPU的頻率進行調節,一般而言是調低CPU的主頻率,以達到省電的效果。
當然,也有一些省電APP採用的是“合二為一”方式,通過系統優化+降頻共同來為手機省電。但有分析人士表示,APP能夠比Android或iOS手機商更懂自己的系統從而省電嗎?至於降頻,那確實是四核、八核的核戰升級,導致手機硬體配置大而不當,反而影響了手機待機的表現。
由此可見,在購買智慧手機時,完全不必要片面追求“核心”多,犯不著一面為多核付費,一面又使用省電APP,被廠商左一刀右一刀“割肉”。
待機狀態:
省電APP頗有功效
坦白説,省電APP的作用是根據智慧手機個體、使用環境、安裝的其他APP多寡等眾多因素所共同影響,很難有絕對一致的標準。因此,在測試這些APP時,就有多種組合。
有網友用三星S3(Android 4.1系統)在滿格電量、關閉數據連接及WiFi、清除後臺程式的情況下測試,待機8小時,未安裝金山電池醫生的情形下耗電4%,而安裝後測試耗電僅為1%。
在正常實用情形下,未安裝和安裝後的對比結果令人吃驚。其中,3G上網1小時未安裝APP時耗電竟然比安裝APP時還要省電1%,而在本地(非線上)視頻播放1小時更是省電2%。同時,通話和播放本地音樂在相同時間內,二者耗電百分比情況一樣。只有在WiFi上網1小時這一情形下,安裝APP能夠省電1%。
另一種在手機電量未滿的情形下測試3個半小時,單純APP系統優化比未安裝APP時省電1%~3%,其中金山電池醫生表現最好。若是通過系統優化+降頻來處理,點心省電以及騰訊電池管家兩款APP省電效果最佳,省電提高7%。
由此看來,僅在待機時,省電APP至少也有1%的省電效果,多則7%,效果明顯。
手機遊戲:
降頻處理更能省電
如今,手機螢幕越來越大、解析度越來越高,而處理晶片也從單核升級到八核,為的是要讓手機用戶可以體驗到流暢的手機遊戲。可是,爽是爽卻因為掉電太快。怎樣的APP能夠幫到你?
記者了解到,單靠優化系統,已經無法抵擋掉電,而加入降頻這一方式,則可以“拯救”你的電耗。
目前,點心省電、安兔兔省電王、360省電王、騰訊電池管家等多款APP均可通過CPU降頻來降低手機對電池的使用,可達到降低手機的發熱量和電池的消耗量雙重效果。因為,手機運作遊戲時,CPU、GPU高速運轉會消耗更多電量而産生了熱量,更何況如今動輒4核且高主頻(如1.7GHz甚至是2.0GHz)的配置。事實上,90%的手機使用情形並不需要如此高的晶片配置,這就為降頻省電APP提供了舞臺。
在打手機遊戲這一應用場景下,上述應用如360省電王、騰訊電池管家等各有韆鞦,很難比較到底誰更好。據玩家在使用《神廟逃亡》測試發現,打遊戲對CPU進行降頻的時候,需要掌握平衡點,CPU降頻到500MHz左右基本不影響流暢性。
另外,一些省電APP還帶有快速充電優化功能。不過實測發現,這一優化跟未裝省電APP時比並無提升,所以不用也罷。
【記者手記】
省電APP
更多是一種心理安慰
智慧手機如何能夠延長待機時間?如果技術層面沒有革命性突破,僅依靠所謂省電APP來提升,無疑屬於問道于盲。從上述體驗可以發現,通過系統優化或降頻調整,用戶可以將手機的耗電能力提升幾個百分點,但這遠遠未能達到用戶的需求。
比如關閉藍芽、自動同步、後臺程式,調整螢幕亮度或夜裏使用睡眠模式等,無需省電APP如今許多智慧手機本身已經具有省電功能——比如華為和中興,其智慧手機就可以更省電30%,原因就在於以設備起家的兩家廠商,更懂智慧手機晶片與基站的交互,從而設計出更省電的系統。
善用智慧手機的用戶也增多,大家通過日常使用即會自行省電。至於降頻,若是省電APP那倒簡單,但若是要刷入第三方內核,儘管可以優化手機硬體的某些參數提升性能,但會犧牲掉官方內核所具有的穩定性和流暢性。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方法,用戶真的需要嗎?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