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網際網路企業扎堆做盒子 傳統廠商推智慧電視迎戰

2013-07-25 13:15 來源:華西都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華西都市報:繼樂視、小米、PPTV等之後,阿裏23日宣佈聯手華數傳媒加入網際網路電視戰局。從PC屏到手機屏,客廳電視被譽為兵家必爭的“最後一塊屏”。按照網際網路企業的邏輯,未來客廳電視上可以購物,好的節目需要付費,而且佔領的入口會産生巨大的商業價值,形成廣告市場。

  當年蘋果做智慧手機,以網際網路的打法,顛覆了功能手機市場,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傳統手機大佬從此一蹶不振。如今各大網際網路企業紛紛推出智慧電視盒子,將網際網路的觸角伸到電視螢幕,大戰一觸即發。

  7月23日,阿里巴巴推出阿裏電視盒子,在這之前,樂視、小米、PPTV等網際網路企業也發佈了各自的盒子,谷歌、蘋果等國外大鱷均已進入這塊市場,傳統電視廠商,長虹、海爾、創維等推出一體化的智慧電視迎戰,這場電視産業的新舊對決,會重復手機産業的軌跡嗎?

  搶佔:

  網際網路企業扎堆做盒子

  所謂網際網路電視盒子,是一種連接電視機與網際網路的機頂盒産品,電視機相當於電腦顯示屏,盒子類似電腦主機。人們可以在電視上打遊戲、網購、收看網路版權影視節目等等,傳統電視搖身一變成“智慧電視”。

  成都網際網路觀察人士瞬雨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目前手機、平板電腦都已是紅海,唯有電視大屏還是尚待開墾的蠻荒地。在此背景下,多家網際網路企業以盒子的形式,輸出自身內容應用染指電視螢幕。

  阿裏電視盒子將阿裏的電子商務、網際網路支付等核心功能接入到電視,樂視、PPTV通過盒子在電視上播放有網路版權的影視劇,小米盒子可將電視與小米手機同步,除了影視還有遊戲應用。

  迎戰:

  老牌巨頭“智慧升級”

  在網際網路企業虎視眈眈緊盯電視屏的同時,老牌的消費電子巨頭也在發力。

  長虹、TCL、康佳、海爾等早在兩年前就紛紛推廣智慧電視,從拼硬終端轉向了拼軟實力。就在本月,7月8日,長虹和中科院聲學所聯合宣佈中國首款複合型智慧語音晶片研發成功;7月17日,長虹對外發佈超級語音瀏覽器,並將預裝到今年11月上市的主流智慧電視機型。

  據長虹IC事業部産品總監陳勇介紹,預計明年長虹的智慧電視有50%將預裝遠講語音操控功能,智慧空調將100%預裝語音操控功能。這種智慧語音晶片支援6米距離內的直接遠講,支援真待機下的語音喚醒。

  市場:

  未來兩年用戶達7800萬

  絡達諮詢統計顯示,2012年中國網際網路電視用戶規模達2610萬戶,機頂盒終端用戶600萬戶。預計到2015年,網際網路電視用戶將達7800萬戶,機頂盒用戶將達4610萬戶,總用戶複合增長率56.95%,增長迅猛,市場空間很大。如按訂單戶均777元改造成本計算,2013-2015年全國新增OTT(over the top TV)用戶改造市場規模約為700億元。

  長虹多媒體全球品牌中心總經理程勇分析,阿里巴巴等網際網路企業發佈電視盒子等舉動,也是在開拓新的渠道,讓更多的網路行為延伸到客廳,因為作為終端來説,如果説PC主陣地是辦公室,手機等是路上或者空閒時間,而電視則是人們回到家中的客廳時間。現在的電視已經不是單純的被動觀看,而是有了豐富的互動和諮詢,客廳將成為家庭娛樂中心、家庭應用消費中心。

  聯姻:

  電視盒子面臨政策限制

  據國家廣電總局規定,電視盒子只能連接廣電總局批准設立的整合平臺,不能與其他網際網路企業數據庫連接;而內容服務商只能接入整合平臺,不能與公開網路連接。

  目前只有七家整合平臺商拿到了牌照,網際網路企業要做盒子,只能與他們合作,如阿裏攜手華數傳媒,樂視聯姻CNTV。

  易觀分析師王珺還認為,盒子只是電視的外部配件,它並不能替代電視,因此並不影響傳統電視的銷售。但對一體化智慧電視有衝擊,消費者只需花幾百塊錢就能買個盒子,而買個一體化的智慧電視要幾大千。

  網際網路觀察人士劉興亮指出,網際網路電視潛力很大,但單純靠硬體公司或單純靠網際網路公司都無法完成,必須有企業能合作打通整個産業鏈才玩得轉。(記者 羅提 石莉芳 製圖 楊仕成)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