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在一年間“瘋狂”生長,多家軟體單月下載過10萬,部分公司每月“燒錢”百萬推廣
7月1日,隨著《北京市計程車手機電召服務管理實施細則》的發佈,此前隨著市場自然生長、競爭的手機叫車軟體有了清晰的、必須遵守的準入條件。接入指定的電召平臺,到主管部門備案,遵守電召服務收費標準,統一命名軟體……這些規則,構成了手機叫車軟體活下去的新門檻。
據了解,嘀嘀打車、搖搖招車等幾家手機叫車軟體與北京市交通委合作的統一叫車平臺在7月初會正式上線。
手機叫車軟體是如何誕生的?它們又是如何相互競爭的?它們的未來在哪?
“老闆去市裏開會去了。”昨日,多家手機叫車軟體公司的相關人員都對記者表示,相關主管部門昨日就有關統一叫車平臺等問題,召集行業內各有關公司負責人開會。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市場上約有30款手機叫車軟體。2013年4月份,僅Android(安卓)平臺上,手機叫車類應用(打車APP)累計下載量超過百萬。
移動網際網路與打車需求的結合掀起了一輪熱潮,打車APP迎來“瘋狂”增長。
不過行業生長不足一年的時間,已觸動政策神經,多地“叫停”打車APP或將其納入“統一管理”。打車APP今後將要思考的不僅是用戶增量和盈利手段,還有政府監管、信用度等問題。
來自阿裏、百度的80後
這些做出了500萬用戶級APP的80後們,絕大多數來自阿里巴巴、百度。
由於常在各個城市間飛來飛去調研情況(近期因為政策收緊原因,他出差也變得更加密集),小桔科技CEO程維的時間非常緊張。
目前,小桔科技開發的“嘀嘀打車”,是打車APP中最知名的之一。
到小桔科技位於中關村E世界總部採訪那天,正碰巧嘀嘀打車的2.0版本第二天要趕著上線。因為通宵趕工的緣故,員工們帶著疲態。讓這群80後年輕人拼忙的APP産品,背後已擁有近500萬用戶。
包括程維在內的這些80後,絕大多數來自阿里巴巴、百度,今天的小桔科技也是上述兩大網際網路巨頭的“雜交”品種。
在透明玻璃門辦公室裏、座位對著全體員工的程維是嘀嘀打車創始人。他創業前有8年時間都在阿里巴巴。
嘀嘀打車最初的團隊基本上是程維從阿裏帶出來的,全部是BD(商務拓展)人才。
另一“脈”以産品技術副總裁張博為代表,他來到嘀嘀打車前在百度任職。採訪程維那日,張博沒有出現,他被前一晚的趕工累病後回家休息去了。
嘀嘀打車産品研發隊伍目前有30人左右,超過6成來自百度。
除了基因來自阿裏、百度,年輕也是這家創業公司顯著的標簽——兩個頭兒程維、張博都是1983年生人。整個小桔科技的員工主體也是80後年輕人。
出於理性判斷的創業
談起創業想法,程維説,“真的沒有特別的故事,完全出於理性判斷。”
談起創業時的想法,程維聳聳肩,“真的沒有特別的故事,完全出於理性判斷。”
看著網際網路走過最近10年,置身阿里巴巴8年,程維説,QQ對通信方式的改變,包括阿裏紮根傳統外貿領域創造資訊平臺等等這些給了他極大觸動。“不創業是最大的風險。”
初創團隊的四五個兄弟一共計劃了6個項目,前5個最後都沒有成形。電商家居、教育培訓等已有前人驗明可行性的項目一個一個被PASS掉。
最後剩下的一個,聽起來最不靠譜。“叫計程車司機裝一個軟體,手機按兩下,車來接你?朋友都勸腦子不要發熱。理由很多,比如,很難想像司機會先進到日常工作中習慣使用移動網際網路。而且,誠信是個大問題,乘客約了車以後先從路邊打車走掉怎麼辦,司機也極有可能為了一個機場的單子爽約不幹。”
雖然耳邊有著太多的勸告,但程維還是決定放手一試。“當年淘寶做起來的時候,也沒有相應誠信體系,沒有支付系統,依然能做大。我們覺得這些都不是問題。”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