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將於6月對華進口光伏産品徵收“懲罰性課稅”,中國光伏業一片憂思。當時時間5月15日,歐盟委員會再出新招,“原則上決定”對産自中國的無線通信網路與關鍵設備展開雙反調查。當事的華為與中興兩家企業已于第一時間否認接受補貼、實行傾銷,而多位中國外貿領域專家在接受環球網採訪時表示,雙方唯有通過政府層面的冷靜談判,進行利益置換和有限妥協,才能解決爭端。還有專家認為,中國正處於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階段,國內市場仍存在巨大的開放潛力。向歐洲通訊廠商開放部分市場、引入充分競爭,可能是對中國運營商及電信産業鏈均有裨益的選項。
多數歐盟國家及業界反對“雙反”調查
此次調查案的推動者係歐盟貿易專員卡爾?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他于5月17日首次明確表示,華為和中興違反了該地區的反傾銷和反壟斷規定,準備對這兩家公司展開“雙反”調查,“以便保護歐盟經濟的一大戰略領域”。
無獨有偶,在歐盟史上最大規模“光伏雙反案”中,德古赫斯也是積極倡議者。頻頻對中國産品發難,德古赫斯特懷有自己的政治考慮。有分析指出,曾任比利時外交部長的德古赫特正籌劃于明年歐委會屆滿離任後,在比利時的政治舞臺上“東山再起”。若能夠發起歐盟史上首個“自行立案”貿易案、把槍口瞄準很多歐洲人視為“搶走”就業機會的大型中國企業,他必然能贏得大量政治資本。
不過,這起調查雖然以歐盟之名發起,但歐盟多個國家及業界均表示過明確反對。北歐多國、英國和荷蘭等將華為和中興視為創造就業和增長的工具,反對啟動調查。法國、義大利等國則支援調查。
瑞典貿易部長比約林曾在4月中旬對媒體表示,“大部分歐盟成員國的貿易部長反對歐委會的提議”。在他當時參加的都柏林歐盟貿易部長會議上,絕大部分部長反對啟動調查,“只有4個國家明確支援,不包括德國”。
此外,以愛立信為代表的多家歐洲電信設備製造企業也反對此項調查。有分析稱,雖然很多企業希望能夠改變當前中國企業在歐洲佔優勢的競爭格局,但它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非常大,擔憂破壞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招致中國報復,於是與歐委會的決定保持距離。
“雙反”調查是一把“上了膛的槍”
除了希望借此限制華為和中興在歐洲擴張,歐盟發動此番調查還有另一關鍵動因。即在中國電信設備即將進入從3G向4G大規模升級的重要關頭,幫助歐洲企業進入中國,在這個價值上百億美元的碗裏分一杯羹。華為顧問、《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一書作者田濤撰文稱,中國移動將開始TD-LTE網路設備招標,包括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這樣的歐洲電信設備商都可能參與競標。
按歐盟法律,“原則上決定”啟動與正式啟動調查之間還有一段距離。而這段距離正是歐盟刻意的留白。
一位曾經擔任歐委會經濟顧問團隊成員的歐盟知名智庫高級研究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歐委會的意圖還是以此求得在同中國相關談判中佔據更加有利的地位、增加重量級籌碼,而且聲明中也表示‘決定’目前不會生效,以留出談判的時間”。德古赫特本人也曾表示:“現在這一決定不會生效,我們會在這一段時間與中國官方展開談判,以找到一個友善的解決方案。”
一些歐盟官員生動地形容稱,這個調查就相當於德古赫特在與中國的談判桌上放了“一把上了膛的槍”。
中歐利益置換和建設性妥協或是最終出路
對於這場突如其來但並不意料的調查,華為和中興均在第一時間否認獲得政府非法補貼和進行傾銷。但在應對態度上,田濤表示,歐洲市場業務目前在華為整體中的位置明顯高於美國,因此華為在處理本次“雙反”調查上,應該會持溫和、建設性的態度。
而中國政府層面而言的表態則柔中有剛。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在5月16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強調:“如果歐方執意啟動調查,中方將按世貿組織規則和中國法律採取堅決措施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由此産生的後果必須由挑起摩擦的一方承擔。”據透露,商務部近期也將派出代表團赴布魯塞爾與歐委會進行初步協商。
環球網記者就這起風雨欲來的調查採訪了多位專家。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稱,歐洲市場在中國外貿格局中地位十分重要,而不斷發生的中歐貿易摩擦其實是雙方利益的博弈。歐洲提出自己的訴求,中國就要保護自己的利益。中國與歐洲就在就光伏案進行艱難的談判,由於歐洲經濟不景氣,現在中國通訊産品也成了一些政客的靶子。但這並不意味著歐洲市場對中國産品有敵意。事實上,多個歐盟國家包括德國就反對這種調查,哪怕是支援的國家,國內也有反對的聲音。
“大家不願意發生貿易戰,這是兩敗俱傷。雙方需要經歷一個博弈的過程,爭取有效更多地保護自己的利益。”馮仲平説,“我覺得雙方應該冷靜下來,不要被某些政客和商界力量左右,不要被所謂的強硬派主導。雙方有得的失,有進有讓,進行利益的置換,最後達成建設性的妥協。”
中國需打擊不正當貿易戰手段 但對歐盟反制應講究藝術
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國際貿易協會副會長李雨時也認為,中歐無論是經貿還是政治關係都相當緊密,但以利益為驅使的貿易領域,這種調查是很正常的,不僅現在存在,將來還會發生。雙方政府層面都要冷靜對待,不要冒然採取強硬措施。“美國此前頻頻以貿易為武器對中國發起進攻,而現在中國與美國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也在討論。因為雙方均意識到,強硬帶來的貿易戰,雙方都承受不起。”他説。
鋻於歐盟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意願十分強烈,李雨時還提出,對於歐盟屢屢發起雙反調查、矛頭直指中國企業,中國需要採取一定的反制措施,打擊這種不正當的貿易戰手段。但反制要講究藝術,並非強硬反擊。而與此同時,中國也應進一步按十八大精神的要求,加快對外開放,促進國內市場的充分競爭。
他表示,加入WTO後,中國市場的總體開放度持續提高。但任何國家都有敏感的、需要設限的領域。這是國際常識。中國服務業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部門開放了,但通訊等領域的開放潛力還很大。雖然開放的事宜比較複雜,不過今後“還有很多可以談的”。
“在加入WTO時國內很多人都喊‘狼來了’,但事實是,雖然有些傳統産業受到衝突,但入世使汽車、電子等行業高速化發展,無論是技術,品牌和價格足以在世界市場有競爭力。華為不怕競爭。中國確實應該更開放一點。”李雨時説,“有人擔心,傳統意義上的敏感部門或涉及國家安全的部門,在開放條件下會對本國安全及行業發展構成威脅。但我認為我們需要在國內形成統一認識,即全球的産業鏈發展已成定局,適度的開放會更安全。”
與李雨時觀點相近的還有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他日前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中歐電信設備企業在對方市場均有巨大利益,中國對包括歐洲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都是開放的。雙方政府應為推動雙方業界的溝通與合作創造條件,而不是阻礙和限制,“如果歐方對中國企業啟動調查,損害的必然是雙方的利益。”
田濤也認為,中國和歐盟都應該是持開放的態度,互設壁壘的貿易戰肯定不利於雙方。
“我們國家也要以開放的姿態歡迎歐洲的廠商參與國內的電信建設,這有利於TD-LTE標準的全球化,並且通過競爭推動技術、産品競爭、成本下降和價格下降。這也有利於打破北美在資訊技術上的壟斷格局。”田濤説。 【環球網報道 記者 李亮】
標簽:中國環球網歐盟光伏卡爾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