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5月18日電(記者 喻珮 黎昌政 俞儉)在剛剛閉幕的第四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上,中國衛星導航係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透露,北鬥衛星手表、車載導航終端等產品正向批量化生產過渡。一旦相關技術成熟應用,中國衛星導航產業將進入井噴期,預計2020年產值將達5000億元人民幣。
近年來,隨著中國“衛星導航應用產業化”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衛星導航應用市場規模正快速增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說:“目前,北鬥應用已形成基礎產品、導航終端產品和運營服務三大產業鏈,在國防、漁業、交通、通信、電力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前景。”
與年會同時舉行的中國衛星導航技術與應用成果展吸引了業界和市民關注。“每一秒,都與衛星同步;每一刻,都與世界相連”——展會上,成都一家企業的宣傳語這樣闡述“北鬥”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這家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董涵智向記者展示了最新款的北鬥手表,這款手表外觀與普通手表無異,卻能提供北鬥授時、定位服務。他說:“這種手表去年賣了5000多只,價格3000元到上萬元不等。客戶主要來自國防科研、民用行業、驢友和軍迷等。”
北鬥衛星導航係統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係統,與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盟“伽利略”並稱為全球四大衛星導航係統,去年12月27日正式提供區域服務。
北鬥已走出國門。今年3月底,泰國和中國簽署了類似協議,泰國成為中國國產導航係統的海外顧客。據悉,老撾和文萊也將通過研究與合作協議初步確定採用北鬥導航係統。目前,北鬥已經對東南亞實現全覆蓋,預計2020年覆蓋全球。
“非常驚訝,其性能超出預計。”國外同行對中國北鬥另眼相待,紛紛提出“合作”。美國國務院空間和高級技術辦公室副主任大衛·特納在介紹GPS時說,他們工作的核心之一就是確保GPS的兼容性,“跟北鬥項目匹配”。
劉經南在談到北鬥的前景時對記者說,從現在起到2020年,是中國搶爭技術制高點和兼容操作等規則標準話語權的關鍵時期。誰能向全球民用用戶提供兼容互操作的衛星導航資源,誰就能分享全球衛星導航市場的更大蛋糕。
但導航芯片技術相對落後、應用停留在表面、產業園區千篇一律等是北鬥存在的突出問題。一些業界人士認為,尤其在家門口市場被GPS佔90%以上的情況下,北鬥“突圍”的難度不小。GPS用戶量大、成本很低,而北鬥產品價格居高不下,也是競爭面臨的一大劣勢。
國家政策支持為北鬥提供了產業化契機。交通運輸行業集中了衛星導航80%以上的應用方向。當前,交通部正推動北鬥係統首個示范項目——重點運輸過程監控管理服務示范項目工程。下一步,還將啟動“基于北鬥的中國海上搜救信息係統工程”。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咨詢中心主任曹衝說:“北鬥應用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若想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必須促進成果快速轉化和產業持續發展,為北鬥技術的國際化、應用產業化、市場全球化鳴鑼開道。”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