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據美國彭博社2月17日報道,印度本週高調地推出“印度製造周”活動,欲將印度打造成未來的世界製造中心,但有關該計劃的宏偉目標能否順利實現,還有待觀察。
本週,在印度孟買,作為“印度製造周”的一部分,名為“馬哈拉施特拉之夜”的文藝演出舞臺突然著火。此外,人力車夫引發的罷工使孟買經濟中心的交通一度癱瘓。這給“印度製造”活動添堵,但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相互有衝突的數據和模糊的時間表讓人質疑莫迪提出“印度製造”計劃。莫迪在13日稱這是印度創造的最大品牌。在活動的最後一天,印度政府收到的承諾投資總量達15.2萬億盧比(約人民幣1.44萬億元/2220億美元),是莫迪2014年5月上任來印度吸引的對外直接投資總數的三倍。然而,這些投資是否能實現有待觀察。
卡普爾是印度國際經濟關係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他説,“印度製造”計劃還未取得成功,因為它需要的不僅僅是花俏的新網站、新穎的獅子標誌或是引人注目的標語,還需要做其他事情才能讓印度成為製造強國,併為快速增長的勞動力提供大量工作機會。
據報道,莫迪一直致力於吸引那些能創造數百萬份工作的製造商。由於印度人口在未來十年將超過中國,莫迪也允許印度企業能利用好人口紅利。儘管印度擁有13億人口,高增長率讓印度在新興市場上脫穎而出,但其他問題同時也很嚴峻:投資持續疲軟、出口量連續14個月減少、借貸成本相對較高,而且貿易交易也停滯不前。
卡普爾説,“印度製造”計劃遇到的問題之一是它未能解決印度各邦在監管環境問題上的巨大影響力——印度很多邦是由莫迪的反對者掌管的。印度工會也反對改變嚴苛的勞工法,而且印度國會也阻止通過全國統一的商品和服務稅,這讓印度實現統一市場的目標繼續受到阻礙。
Nilmadhab Mohanty曾是一名公務員和榮譽高級研究員,在德里的印度工業發展研究工作。他説,“印度是個很難管理的國家,需要耐心。但是我們沒有太多時間了,其他國家也在為此競爭,投資者將會到其他地方投資。”
莫迪在2于29日宣佈的預算可能會給製造商帶來一些安慰。據報道,印度政府正在考慮一系列稅收激勵措施,以便允許出口商增加工人,尤其是在像皮革、寶石和珠寶等勞動力密集型産業。
“在這項計劃的壓力下,印度政府的運作系統將需要在政策上做出許多調整。”莫迪在13日的演講中提到,“我們要盡力讓印度成為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據印度中央銀行的數據,自莫迪于2014年上任起,外來直接投資增長了33%,達640億美元。然而,大多數投資仍在進口消費型電子産品的電子商務業中,這些産業大都依賴進口,而對勞動密集型産業如建築和能源業的投資相對仍然很少。(實習編譯:楊柳青 審稿:譚利婭)
[責任編輯:袁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