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新邦德街上的聖羅蘭店舖。(美國《紐約時報》網站)
外媒稱,全球金融市場一度經歷了持續的狂跌,但在股票市值在三天時間裏蒸發了近三萬億美元後的24小時,烏雲並沒有影響到倫敦街頭奢侈品購物者的興致。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9月8日報道,在一個風雨交加的英國典型仲夏日裏,在世界上最昂貴的一些零售店所在的邦德街(Bond Street)上,一群群中國遊客穿著耐克運動鞋,打著博柏利(Burberry)雨傘,提著古馳(Gucci)保齡球包,冒著大雨來購物。
報道稱,似乎沒有人被近幾個月劇烈的市場動蕩嚇倒。
“我們期待這趟旅行很久了,不會因為報紙的頭條而改變計劃,”一位北京遊客説。她提著很多購物袋——Tod’s、湯麗柏琦(Tory Burch)和Smythson。她拒絕透露自己的名字。
報道稱,在這條街的另一家店裏,一位著裝精緻、講普通話的店員完全同意,全球市場似乎遠不是這些購物者最關心的事。
“我們接待了很多過來度暑假的美國家庭,”他説,“還有中東的顧客。亞洲的需求依然強勁——至少在我看來——這一季也許稍弱一點,但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于其他市場。2008年後,情況沒有變糟。”説完,他迅速離去招呼一對戴著頭巾和相配的芬迪(Fendi)墨鏡的母女。
大部分行業觀察家認為,雖然貨幣貶值和最近的市場下滑令人不安,但不足以抵消長期以來全球經濟的增長以及消費者對奢侈品的渴望。
報道稱,2008年經濟危機之後,金融業繁榮發展。雖然在過去12個月裏,香港消費量的驟降對某些品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害,但是由於中國內地的進口稅高昂,赴海外(韓國、新加坡,甚至歐洲)購物能省很多錢,所以中國內地的購物中心從來都不是增長引擎。
“讓我們面對現實吧,”哈羅德百貨公司的總經理邁克爾·沃德(Michael Ward)説,“大部分奢侈品消費出自高凈資産人士之手,他們就算在股市上損失了一些錢,也不會過多地改變生活方式或者在購買前思量再三。”
他説,在過去一年裏,赴英購物的中國人數量減少,更多的是因為國際旅遊的攪擾,而非中國經濟的動蕩。“中國人在英國的消費額減少,是因為申請英國旅遊簽證的難度較大,”沃德説,“很多中國人轉而去巴黎購物。”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下屬的投資公司Exane的分析師盧卡·索爾卡(Luca Solca)説,考慮到即將到來的巨大不確定性,在未來幾個月裏,需要小心行事。“這個行業變幻莫測,無法以科學估量,”索爾卡説,“事情可能變好,也可能變得非常糟糕。”
[責任編輯: 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