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內閣府5月12日公佈的4月份經濟觀察者調查結果顯示,反映街頭實際景氣感受的現狀判斷指數為41.6,環比下跌16.3。跌幅之大僅次於2011年3月東日本大地震發生時。下跌主要原因是4月消費稅增稅導致零售等行業銷售下滑。
根據這一狀況,日本內閣府10個月來首次下調經濟形勢評估,從之前的“溫和復蘇”下調至“溫和復蘇的趨勢仍在延續,但因突擊消費結束後的高位回落,近期也出現了一些疲弱態勢”。
今年4月1日,日本將消費稅率從5%提高至8%。能不能挺過消費稅上調帶來的內需下降,是判斷日本經濟走向的重要指標。從目前情況看,主要行業“突擊消費”後的銷售回落尚在預期之內。4月份經濟觀察者調查結果顯示,隨著顧客家中“囤貨”兩三個月內逐漸用完,超市銷售逐漸回升;家電、汽車銷售雖然比增稅前下降了兩成左右,但7月夏季獎金髮放後預計將恢復。
另一方面,日元貶值的副作用正在加劇。日本財務省5月12日公佈的2013財年國際收支初值顯示,反映日本與海外的實物、服務和投資等交易情況的經常項目出現7899億日元(100日元約合0.98美元)盈餘,創下自1985財年有可比數據以來的最低紀錄。這是日本經常項目盈餘連續第三年呈現減少態勢,表明日本的創匯能力出現嚴重衰退。今年3月份,日本經常項目盈餘為1164億日元,同比減少九成。
自去年4月日本央行推出超寬鬆貨幣政策以來,日元貶值幅度高達25%。燃料進口價格飆升和數量激增,導致日本連續數月出現貿易赤字。而日本央行預期中的出口增加卻並未實現。據內閣府統計,2012財年製造業海外生産比例創紀錄地達到20.6%。即使在安倍經濟學作用下日元匯率逐漸回落,生産回流也十分有限。日本的出口年增長率在去年10月達到18.6%後觸頂,今年3月下滑至1.8%,為一年來最疲弱水準。佔日本出口一半的對亞洲出口僅增加1.4%。
日本綜合研究所《5月日本經濟展望》報告分析認為,造成日本出口增長緩慢的原因主要有3個:一是新興市場國家出口在全球市場份額的增加;二是國際産業分工深化以及生産佈局向新興國家市場的轉移;三是隨著日本企業海外當地生産比例提高,一部分原來與日本資本輸出捆綁的中間收入減少。
日本共同社認為,如果經常項目赤字成為趨勢,將會被市場解讀為日本政府已無力憑藉國內資金償還債務,從而導致國債大跌、收益率飆升。為了穩定財政並避免上述情況的出現,日本政府一方面要通過放鬆監管等方式為國內生産注入活力,另一方面需憑藉人才培養和扶持研發提高國際競爭力,擴大出口。
經濟界普遍認為,今年7月將是決定日本經濟走向的關鍵期。如果日本出口和個人消費不能如政府預期那樣回暖,日本央行將進一步出臺刺激措施。
(本報東京5月13日電)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