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罷工啊,有完沒完啊!”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留學生小戴憋了一肚子火兒。
小戴最近挺忙,除了應付即將到來的考試季,他幾乎每個工作日擠地鐵,換乘兩條線路,耗時50分鐘到實習單位實習。無奈今年以來,倫敦地鐵習慣性罷工,而一旦罷工,小戴的地面交通時間幾乎翻番。“在今年2月份,他們就已經罷工了,那時恰逢雨季,真是苦不堪言。4月底他們又罷工兩天,簡直就是沒完沒了。”小戴一聲嘆息。
過完傳統的復活節假期沒多久,春暖花開的倫敦一派溫暖和睦、鶯鶯語語的景象,但掃興的地鐵罷工消息猶如倒春寒,讓各路上班族、學生和遊客頃刻變成了“屌絲”,民眾抱怨聲四起。
在4月30日當天,約有8000輛公共汽車在路面上運營,創倫敦市歷史記錄。當天城市自助自行車租賃服務———“巴克萊自行車”的租賃數量比往常多出50%。計程車樂此不疲地接客,只是堵塞的道路讓司機和乘客苦不堪言。嗅到商機的小型計程車服務商K abbee,就向倫敦市政府提出建議,希望能夠向小型計程車開放公交車通道。該公司旗下有70個車隊,運營車輛達1萬輛。
地鐵罷工的原因跟從前一樣,鐵路、海運與交通全國工會希望能夠保留地鐵售票窗口,進而保住約960個就業崗位。面對民眾的抱怨,倫敦市政府也在努力,今年2月份以來,政府和工會的談判已進行了40次,且英國諮詢調解與仲裁局也介入其中,只是這個關鍵問題始終繞不過。
倫敦市長兼倫敦交通局委員會主席鮑裏斯·約翰遜諷刺稱,目前僅有3%的旅程票務通過售票窗口發售,這早已是維多利亞時代的産品,每年為了維持票務窗口,政府需要支出5000萬英鎊,這顯然不合理。
按照約翰遜的計劃,他想“解放”在窗口背後的員工,讓他們的服務轉移至自動售票機、檢票口和月臺等,而非解雇他們。但工會捍衛的理由在於員工“被解放”,這意味著他們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也許下一步就是讓他們下崗了,而且無論是售票機還是月臺服務,都不需要這麼多的員工。
罷工背後經濟賬問題值得好好算一算:如果罷工給倫敦帶來的損失明顯大於維持售票窗口的成本,那麼地鐵工會的罷工就有很強大的叫板或者説博弈力量。在2月份的四天罷工中,英國中小企業協會就做過估測,結合上班族路增加的交通時間成本、企業的生産力和商業機會損失等,預計那次罷工給倫敦中小企業帶來約6億英鎊損失。而且這僅是倫敦小型企業的直接經濟損失。
另外,早在2007年,倫敦商業與工業協會也做了一個類似調查。雖然調查樣本僅為315家企業,但是得出的數據也是驚人的,即一次地鐵罷工就能給這三百多家企業帶來約5000萬英鎊的經濟損失,也就是説,足以抵消一年的售票窗口運營成本。顯然,作風強硬、會員人數高達8萬人的R M T工會,它擁有和倫敦市政府叫板的資本。
不過,話雖如此,面對不可阻擋的技術革新,人工售票亭也許早該走進博物館了。安置好售票服務人員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動輒以罷工為手段進行抗爭是否合理,卻值得商榷,而且這也對聲明遠揚的倫敦地鐵甚至是倫敦這個城市有一定的影響。 (吳心韜)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