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國際資訊  > 正文

歐洲爭議赤字怎麼辦 保增長還是促改革?

2014-04-08 09:5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嘿,兄弟,拉我一把!”

  圖片來源:新華網

  法國國家統計局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該國公共部門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高達4.3%,不僅遠遠超出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中不應高於3%的要求,甚至未能達到法國政府自己制定的4.1%的目標。

  經濟疲軟,法國赤字難消

  法國統計和經濟研究所網站發佈的統計數據則表明,法國經濟雖然扭轉了2012年的頹勢,但去年四季度0.3%的增長率還是不能令人滿意。在歐盟經濟整體出現復蘇的情況下,法國經濟低迷的狀況引發選民不滿。根據法國內政部公佈的數字,上月底舉行的地方選舉中,左翼執政聯盟遭遇慘敗,丟失了155個人口超過9000的市鎮。

  糟糕的選情迫使奧朗德對政府做出重大調整。前內政部長瓦爾斯取代埃羅成為新任總理。奧朗德最親密盟友之一薩潘則取代受到質疑的莫斯科維奇被任命為財政部長。

  為了重振經濟,法國政府向歐盟的減赤目標發起挑戰。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奧朗德在完成政府調整後向媒體表示,他希望歐盟同意將預算赤字目標的達標日期再向後推遲一段時間,以為他新的增長計劃留出空間。法國工業部長阿爾諾·蒙特布爾更是直言不諱地譴責歐盟委員會的“緊縮和教條”,認為歐盟“在增長問題上一點都起不到作用”。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政府。義大利新任總理馬特奧·倫齊就聲稱,只要義大利展現出可信的改革努力,歐盟應當允許他適當地忽略赤字限額。法國和義大利的態度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的支援,據路透社報道,拉加德認為歐洲央行應該放寬政策以抗擊可能拖累歐元區産出和消費者支出的“低通脹”風險。

  成績不錯,英德寄望改革

  儘管法意等國希望歐盟在赤字問題上能夠高抬貴手,然而根據媒體披露的消息,德國政府明顯認為這些國家並未達到獲得靈活對待的標準。早在今年2月,德國官員就曾嚴厲抨擊歐盟委員會,認為該機構在達成減赤目標上給予法國和西班牙的額外寬限“來得有些隨意”。

  就在奧朗德為經濟問題焦頭爛額的時候,英國和德國掌管經濟的官員卻展現了他們的自信。近日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和德國財政部長沃爾夫岡·朔伊布勒聯合撰文稱,英德兩國將聯手推動歐洲復興。

  奧斯本和朔伊布勒列舉了去年兩國良好的經濟表現,預計今年各自的增長都將達到2%左右。兩人還頗有深意地指出,經濟數據證明,英德兩國做出的鞏固公共財政和改革經濟的艱難決定是正確的。他們批評道,“一些人”認為改革是不可行的,實際上歐洲各國都需要鞏固公共財政、支援企業和投資基礎設施以及放開勞動力市場以創造就業。

  有分析認為,這是兩國對奧朗德用維持赤字財政的方法換取經濟增長的不點名批評。然而對於奧朗德來説,如果按照歐盟的要求削減財政赤字,法國就無法降低企業和個人的稅負,而在地方選舉新敗的情況下,減少勞工成本很可能也是一句空話。這讓奧朗德在本國民眾與歐盟減赤目標之間,只能得罪一個。

  步調不一,歐盟尚需協調

  有分析認為,儘管德國與法國存在較大分歧,但作為歐洲一體化進程最重要的兩駕馬車,兩國誰也不會願意看到對方陷入危機。雙方在歐盟經濟政策上的最終協商結果很可能是各讓一步。

  由於眼下法國的稅負已經較高,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通過增稅以實現減赤目標的可操作性和作用空間不大,而任何新的增稅政策都很有可能使業已脆弱的經濟環境發生動蕩,進而使就業形勢進一步惡化。

  要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和縮減赤字這兩個目標,法國政府不可能逃避公共財政體系改革。

  而從德國方面來講,儘管目前經濟形勢相對樂觀,但風險依然存在。BBC報道稱,默克爾近日批准了德國第一個聯邦最低工資法案,此前德國一直是歐盟28個成員中唯一沒有最低工資法案的國家。此舉在增加僱員消費能力的同時,可能會對企業活力造成影響。

  歐元區的未來依賴穩健的經濟。除了貨幣的穩定和公共財政的健康,充滿競爭力的企業和靈活的勞動市場也是不可或缺的。儘管一些成員的經濟狀況允許削減赤字和推動改革同時進行,但是在全歐盟範圍內,兩個目標的實現恐怕還得慢慢來。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