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國際資訊  > 正文

去美國讀高中需警惕“三S”風險

2013-08-28 14:28 來源:揚子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一份關於美國高中留學的調查顯示,來自北上廣的2000多個留學家庭中,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間,有30%的學生到達美國後對學校不滿意,其中有10%的學生會在入學不久後進行轉校申請。對此,留學專家表示,在美讀高中,並非如想像般一切美好,需理性對待。如若規劃不當,可能會導致學業、生活、社交“3S”關係演變為三險。

  學業S(Study)

  風險:難以如願升入名校

  近幾年,面對國內高考升學壓力的增大,不少初中畢業生紛紛選擇赴美讀高中,甚至高中生中途轉學前去就讀。據EducationUSA(中國)公佈的2012年美國門戶開放報告顯示,中國赴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依舊保持遞增態勢,然而更值得關注的是,伴隨低齡化留學趨勢的加劇,在美就讀初高中的學生增長尤為迅猛,其中在2010-2011學年,就讀高中的中國學生人數已達6725人,較2005年增長了近百倍。

  談及美國高中留學如此火爆的緣由,某留學機構美國部總監杜勳表示,學生之所以選擇赴美讀高中,主要看重美國高中教育的世界級品質,其有利於全面提升英語等綜合能力,特別是近幾年,伴隨國內大學升學壓力的增大,這能夠避免“一考定終生式”的高考。

  教育部相關調查顯示,超過20萬名學生稱“避免高考”是尋求國外高中教育的首要動機。然而,赴美讀高中並非升入名校的捷徑,在歸國補習SAT這股“回流”潮的印證下,在美讀高中的學習風險需尤為重視。

  “客觀上講,赴美讀高中無疑是一條出路,但這個過程未必是一帆風順,也不是暫時的‘避難所’。側重點不同,致使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在語言環境不熟悉的情況下,稍有不甚就可能掉隊,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升學壓力並不會減小,反而會增大。”一位資深留學顧問分析道。

  一家留學機構美國高中項目負責人張景也具體介紹道,“具備不錯的GPA和SAT成績,擁有豐富而有針對性的社會活動經歷或學術科研,同時持有優質的留學文書、推薦信,在這樣的前提下,在美讀高中後才有較大希望升入全球名校”。

  睡眠S(Sleep)

  風險:住宿生活習慣違規

  8月中下旬,正值美國寄宿制高中開學季。對於未有過住宿經驗的低齡化留學群體而言,在打好學習這場硬仗之餘,身處異國他鄉如何適應並維持好良好的生活狀態是第二項留學任務。

  在赴美高中的留學生情況方面,據杜勳介紹,目前來機構諮詢美國高中留學的群體中,初三和高一在讀學生佔八成,且年齡普遍低於17歲,低齡化留學趨勢明顯。

  據了解,在低齡化留學群體規模和市場份額日漸擴大的當下,基於留學服務發展的滯後性,不少低齡留學生並未得到全面而綜合性的美國留學生活指導。

  針對美國高中留學可能遭遇的生活風險,專家表示,由於身處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氛圍,中學生群體會在生活起居等方面産生不適。“美國寄宿制高中的嚴格管理可能會更多限制學生出行,因為學校不允許個人單獨外出。但如果學生違反了校規,且自我保護能力差,不但會面臨停學、退學甚至會造成人身意外傷亡。”

  社交S(Social)

  風險:人際社交關係冷淡

  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公佈的結果顯示,有70.1%的中國高中生對出國留學感興趣,近八成的中國父母贊成孩子出國留學。但隨著出國留學競爭的日趨激烈,欲高中留學深造的學子需明確這樣一點——出國並不等於深造。

  在美國的高中學生群體中,學業、睡眠、社交被認為是衡量高中生活的三大關係尺規,如若三者能夠均衡把持且良性發展,高中生活便富有成功意義。而在申請美國知名高校時,各院校對於社交實踐能力的重視度也可見社交關係圈是評估學生素質的一大標桿。

  對此,張景表示,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高中留學生不可避免要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在英語溝通能力良好、善於打開心扉的前提下,可以結交到朋友,感受多彩的課業生活並樹立良好的人生方向和職業規劃。

  “但由於英語能力差,怯于與他人的正常交際,可能會造成人際關係冷淡,難以融入社團組織,甚至對未來申請升學的重要評估因素産生負面影響。因此在準備留學之前,有必要做好留學評估工作,確定具備開放的交際能力後再依據條件申請。”張景補充説。

  新 文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