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國際資訊  > 正文

新西蘭銀發夫妻嘗免簽“頭啖湯”

2013-08-02 08:4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赫伯恩夫婦對廣州飲食文化很感興趣,就餐前開心地用茶水洗碗筷。 記者喬軍偉攝

  赫伯恩夫婦抵達廣州。 記者喬軍偉 通訊員曾健攝

  廣州72小時過境免簽開閘 首日5人免簽抵穗

  本報訊 (記者李棟 實習生尹雪帆 通訊員鄧書山、張瑞)“太意外了!太幸運了!”廣州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昨日開始實行,來自新西蘭的赫伯恩夫婦喜嘗“頭啖湯”,最先獲得免簽進入廣州。

  昨天清晨6時,85歲的赫伯恩(HEPBURN)先生和69歲的妻子瓊(JOAN)女士乘坐CZ306航班從新西蘭奧克蘭飛抵廣州。白雲機場邊檢已專門為72小時過境免簽旅客開設了特別邊檢櫃臺,查驗護照、入境卡、聯程機票等資料後,邊檢部門在護照上加蓋臨時入境許可章及入境驗訖章,整個過程只花了一兩分鐘,赫伯恩夫婦就可以入境了。

  赫伯恩先生開心地告訴記者,他今年85歲了,想過一個不一樣的生日,因此決定和妻子出國旅遊,得知廣州實施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後,便將首站定在了廣州,三天後前往倫敦,沒想到有幸成為首位享受此政策的旅客,使此次旅行更具紀念意義。

  白雲邊檢部門介紹,適用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國家共45個,符合要求的旅客需在航班起飛前提供個人信息給航空公司,由航空公司向邊檢部門申報。旅客抵達廣州,邊檢部門查驗後,在出入境證件內加蓋臨時入境許可章及入境驗訖章後準予入境。

  由于過境免簽72小時是從旅客抵達白雲機場辦好免簽手續的次日零時算起,所以理論上外國旅客通過免簽在廣東可停留的時間上限為96小時。境外旅客從白雲機場入境後72小時內,可在廣東省內任何一個城市自由活動。

  截至昨日16時,白雲邊檢站共驗放5名過境免簽的旅客入境。據悉,目前白雲機場口岸每天出入境的航班約180架次,過境旅客日均1000多人。

  “廣州飲食像新西蘭陽光一樣美妙”

  記者李妍、劉冉冉 通訊員南宣、羅志娟

  “歡迎來到廣州,你們是第一批免簽進入廣州的旅客。”昨天清晨,在白雲機場,面對不停閃爍的閃光燈,滿頭銀發的赫伯恩夫婦露出驚訝的表情,用英語連聲表示:“太意外了,太幸運了!”

  赫伯恩說,他們原計劃從新加坡中轉到倫敦,從當地航空中心旅遊代理處了解到廣州8月起有入境免簽政策,就改到廣州中轉,“以前沒來過廣州,但看過有關廣州的書籍介紹,知道廣州歷史很悠久、景色也很漂亮”。

  按照行程,他們昨天上午先在江灣酒店休息,下午漫步珠江邊,晚上去花城廣場,今天白天去陳家祠、沙面等地,晚上珠江夜遊,明天飛往倫敦。

  昨晚,赫伯恩夫婦來到燈光璀璨的珠江新城,欣賞廣州夜景。

  “為什麼吃飯前要洗筷子和碗碟?”晚餐一上桌,瓊就發現了廣州的“餐桌文化”。赫伯恩認真地跟記者學洗筷子,之後不住地稱讚:“廣州的飲食文化就像新西蘭的陽光一樣美妙!”瓊鐘情意頭菜,赫伯恩愛上了功夫茶,就餐完畢走到花城廣場,兩人還在不停地回味。

  夜晚的花城廣場就像一個大舞池,兩人牽著手留下一張張照片,“我要給朋友們發郵件,告訴他們這是我在廣州的生活,我也是廣州人。”為了證明自己是“真的廣州人”,赫伯恩偷偷請教廣州仔如何用廣州話打招呼,轉頭向瓊炫耀:“你好!”早已從記者處“偷師”的瓊用廣州話頑皮回應:“你好靚仔啊!”

  夜晚的廣州塔色彩變幻如虹,赫伯恩輕輕地攬住瓊,深情一吻。

  8月有多批外國遊客免簽入境

  又訊 (記者李妍、劉冉冉)負責接待赫伯恩夫婦的手拉手之旅接待經理肖雙貴告訴記者,他們主要從事廣州入境遊業務,據目前掌握的情況,8月將接待5批過境免簽的外國遊客,一共有30人,主要來自新西蘭和澳大利亞。

  肖雙貴說,去年該旅行社一共接待了近一萬名外籍遊客,廣州72小時過境免簽對旅行社是利好,預計將會讓該旅行社的業務量年增長20%。

  業內人士估計,“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有個預熱過程,大批享受該政策的旅客出現仍需時日,但相信該政策將對廣州白雲機場打造“世界級航空樞紐”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可直接拉動旅遊、商貿、餐飲等產業,提升廣州國際化水平。

  據悉,2013年上半年,廣州白雲機場中轉旅客量220.5萬人次,同比增長5%,其中國際-國際中轉旅客量42.2萬人次,同比增長41.5%。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