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衣業慘案在孟加拉國接連發生。痛心之餘,人們將目光投向經濟全球化時代的諸多深層矛盾
出口加工業,特別是製衣業,在孟加拉國經濟中發揮的作用非同一般。然而,在全球經濟鏈條形成後,像孟加拉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很難完全擺脫上游發達國家市場,尤其是大型跨國公司的制約,其經濟運作難以保持獨立自主的決策。個體企業為自身利益不計血汗代價,拼死賺取利潤。製衣工廠接連發生的事故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發生的。
孟加拉國歷史上曾經是南亞地區經濟相對發達地區之一,紡織業發展較早。但是,英國殖民史改變了這個國家的發展歷程。殖民生産體系內,孟加拉國經濟活動創造的利潤不斷被抽走,必要的財富積累難以完成。目前受制于發達國家,尤其是大型跨國公司的制約,孟加拉國陷入與殖民時期相似的困境,産業難以升級,工人基本權利無法得到保護。
近年來,積極謀求發展的孟加拉國政府大力吸引外資,推動出口加工業發展。然而,因為經濟底子薄,國際競爭力差,孟加拉國擴大開放過程中遭遇新問題。孟加拉國重點出口産業在全球産業鏈中處於底端,缺少必要的國際“議價能力”,發展環境總體來説在很大程度上依附於經濟全球化進程。
業已形成的産業鏈安排,將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生産組織形式的經濟體整合到一起。中高低位置不同的企業之間存在著種種不對稱關係。發達國家的産業和資本找到了昔日的“影子”:低廉的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不完善的監管等等。如此結構下,部分跨國産業巨頭利用自己在品牌、銷售、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對發展中國家代工企業進行壓榨,甚至用撤單為威脅。壓低成本以獲得超額利潤等做法屢見不鮮。
産業巨頭在參與跨國生産活動時,往往討巧地奉行所謂平等合作、互不干涉的原則,讓發達國家消費者享受廉價産品,對被委託方安全生産則不聞不問。孟加拉國製衣廠房屋倒塌事故發生後,與之相關的近30家歐美服裝公司中,只有寥寥數家有所表態,其餘的則保持了集體沉默。這充分印證了跨國産業巨頭成本最低化、利潤最大化、責任最小化的經營邏輯。
孟加拉國製衣業事故頻發,再次印證了全球經濟再平衡與發展中國家經濟提升須齊頭並進的道理。對於孟加拉國等欠發達國家來説,改善生存狀況遠非易事。改革全球經濟治理秩序,需要強大的力量推動。(鐘聲)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