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海峽西岸  > 正文

泉州將實施“十大行動計劃” 建設海絲先行區

2015-02-12 13:45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東南網2月11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陳麗娟 謝向明 呂波)記者昨日獲悉,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泉州市將實施“十大行動計劃”,建設海絲先行區。

  據介紹,泉州市正著手制定《泉州市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貿文化合作先行區行動方案》,主要內容是實施泉州港口復興、雙向投資貿易、發揮僑力攜手共贏、阿拉伯新走廊拓展、綠色製造提升、金融創新、自貿區建設、現代海洋城市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合作、人才培養引進和人員往來等“十大行動計劃”。

  此外,圍繞“十大行動計劃”,泉州市還篩選了配套項目180個,為行動計劃提供項目支撐。

  具體而言,泉州市將實施“十大重點工程”,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推進“行動計劃”早期收穫,力爭至2020年,“海上絲路”先行區在經貿文化合作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準顯著提升,對外合作交流更加緊密,人員往來更加便利,使泉州成為我國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城市和充分展示“海上絲路”建設成果的重要窗口,更好地發揮“一帶一路”先行示範作用。

  十大行動計劃

  1 泉州港口復興行動計劃。

  主要圍繞泉州深水港建設的優良條件,推動泉州港列入全國主要港口名錄,推動泉州港口復興系列項目、吉永泉鐵路、泉州新機場、大型臨港物流基地等建設,打造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樞紐港,實現泉州港的升級和復興。

  2 雙向投資貿易行動計劃。

  全面提升泉州與“海上絲路”沿線國家地區間的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準,著重發展與東盟、南亞、中東等國家的合作,通過做強做優“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品牌博覽會”、建立21世紀海陸絲綢之路城市聯盟、加快泉州海絲境外投資建設項目等,加快實施企業“走出去”戰略,推動雙向投資貿易,提升泉州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3 發揮僑力、攜手共贏行動計劃。

  充分發揮廣大泉籍華僑華人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作用,策劃發起海絲僑商、民商大會,建設泉州僑商銀行,建設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臺等,打造深化“海上絲路”經貿文化交流往來、服務“一帶一路”大局的重要橋梁紐帶。

  4 阿拉伯新走廊拓展行動計劃。

  依託泉州與阿拉伯國家的歷史聯繫、現實基礎,策劃建設伊斯蘭金融中心、“海上絲綢之路”綠色産業合作泉州園區等項目,致力深化在石化、金融、礦山、文化、旅遊等重點領域的合作。

  5 綠色製造提升行動計劃。

  圍繞打造“中國製造2025”樣板區,加快泉州製造業創新轉型,推進“數控一代”機械産品創新應用示範工程、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裝備製造研究所等項目,致力建設“海上絲路”綠色製造基地,科學引導泉州綠色製造“走出去”,與“海上絲路”沿線國家更好地取長補短、合作共贏。

  6 金融創新行動計劃。

  加大泉州市“金改區”在涉外金融領域的先行先試政策力度,加強與境外金融機構的雙邊、多邊合作,鼓勵金融機構大力開發推動“海上絲路”建設的貿易金融産品,爭取國家“絲路基金”設立泉州海絲先行區子基金等。

  7 自貿區建設行動計劃。

  發揮泉州僑臺優勢,繼續爭取獲批面向“海上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華僑定向自貿區、準自貿區、類自貿區,推進貿易投資的自由化、便利化,提升經貿合作的國際化水準。

  8 現代海洋城市建設行動計劃。

  圍繞創建中華海洋文明傳承創新示範區,建設現代海洋城市,傳承保護“海上絲路”歷史文化,加快環灣中心城市建設和“古城復興”工程,打造融海洋經濟、科技、文化、旅遊、生態為一體的現代海洋城市,展現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新形象。

  9 文化旅遊合作行動計劃。

  以“東亞文化之都”建設和舉辦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為契機,大力傳承弘揚、保護開發“海上絲路”文化遺産,打造立足亞洲、走向世界的城市文化品牌,建設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城市。

  10 人才培養引進和人員往來行動計劃。

  實施“海上絲路”人才培養工程,大力培養引進與“海上絲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交流往來所急需的人才,推動華僑大學海絲系列項目建設,積極向海外青年學生、華裔新生代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經貿、文化、教育等方面人員往來的便利化。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