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奶業協會16日發佈的《中國奶業品質報告(2016)》(下稱《報告》),2015年我國乳製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5%,品質安全為歷史最好水準。但同時記者調查發現,去年以來幾乎所有的奶牛養殖企業都遭遇虧損,近半乳製品加工企業業績下滑。為何安全優質的牛奶反而賣不出去?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調查。
最佳品質與“最艱難時期”
根據《報告》,2009年以來,農業部共抽檢生鮮乳樣品15.1萬批次,抽檢對象覆蓋所有奶站,監測指標涵蓋所有違禁添加物。其中三聚氰胺等違禁添加物檢測合格率連續7年保持100%。
“乳製品抽檢不合格率僅為0.5%,其中還有一部分是由於標簽不當所造成的不合格。”農業部奶及奶製品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副主任李松勵説,與國內相比,乳製品不合格率比其他食品低2.7個百分點;與國外相比,歐盟對不合格産品的通報比例明顯高於我國。
不僅安全,而且優質。監測數據表明,2015年我國生鮮乳中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平均值都已遠遠高於國家標準,而且超過歐盟標準。從部分數據上看,國産牛奶的品質還要優於進口。比如,牛奶中的糖氨酸越高,就表明牛奶營養價值越低。檢測顯示,國産常溫奶中糖氨酸平均含量為196.1毫克/100克,而進口産品達到227毫克/100克。
“通過近3年的風險評估研究,大量數據表明,我國奶産品品質整體情況較好,處於歷史最好水準。”農業部奶及奶製品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主任王加啟説。
與頻頻“報喜”的品質相比,奶業的産量和銷量令人擔憂。記者近日在呼和浩特市、福州市等多地的超市裏看到,牛奶、奶粉打折銷售幾乎是常態,不少産品還多次推出“買一送一”活動。
“去年的産量、銷售,基本上都是停滯不前的,行業總體形勢很困難。”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劉美菊説。據統計,去年全國生鮮乳産量同比僅增長了0.8%,乳粉産量甚至下降了近5%。銷售收入下降的省區有11個,而2014年只有5個。
“目前國內有5%至20%的奶源過剩。”國家奶牛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説,國內正常的奶粉庫存應該在10萬噸以下,但目前估算大概有40萬噸左右。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説,許多養殖者不得不將奶牛當作肉牛賣,有的挂在網上8000元都沒人要,“目前這個階段可能是最艱難的時期。”
中國奶業面臨三重困境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國産奶“不叫座”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全球奶業遭遇第三波“世界性寒流”,我國奶業難以“獨善其身”。去年以來,國際奶價不斷下探底線,歐洲奶農遊行示威,紐西蘭奶農跳樓自殺的新聞屢見報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進口大包粉價格已由正常時期的2.2萬元/噸左右下降至現在的1.5萬元/噸,國際國內原料奶成本倒挂,迫使部分企業放棄國內奶源,最終造成國內生鮮乳産能過剩。
二是産品結構、佈局失衡,“倒奶潮”和“喝不起”共存。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原總工程師劉兆彬表示,當前市場上的一兩元的“塑膠袋”奶越來越少,奶業産品結構不盡合理。“主要原因是企業流通和廣告成本居高不下,低價奶不賺錢了。”
賽科星集團牧業總經理喬綠説,現在制約中國奶業發展的瓶頸就是消費,沒人喝或者喝不起。“企業想方設法吊人胃口,生産很多高端奶,反而使得低端消費打不開。”
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認為,部分企業的發展戰略失誤也造成了消費下滑。2013年“奶荒”後,部分企業提高産品檔次,推高産品價格,使得2015年我國平均乳製品終端價值比2013年初漲了40%。在這一輪漲價潮中,有些中小企業“跟風”上高端産品生産線,但在居民消費能力下降後,産品大量滯銷。
三是糟糕的輿論環境導致百姓對國産乳製品的信心恢復緩慢。專家表示,三聚氰胺帶來的“信任危機”至今仍然存在,更糟糕的是,乳業就此成為輿論最熱衷的“棒打”對象,虛假報道和網路謠言四起,進一步摧毀了國民信心。這些高頻率轉發的謠言,使消費者對乳製品望而卻步,給整個産業發展帶來巨大的阻礙。
更令人擔憂的是乳業之間的“暗戰”。一名業內人士表示,2009年以後中國連續出現上百起針對乳業的安全事件基本上都是虛假或誇大的,其中多數都是為了打擊競爭對手。“當前中國乳業利用食品安全問題打擊對手,一打一個準。上海冒牌奶粉事件中就應該有網路水軍在背後助推,有國內的,也有國際的。”
奶業崛起要有“愚公移山”精神
專家認為,短期上看,乳業的外部大環境會慢慢好轉,在當前環境中生存下來的企業也將成為“大浪淘沙”後的優質企業。農業部幹部管理學院副研究員陳瑜説,現在的國際行情是低於成本的一個行情,應該是不可持續的。“不能用一個時期的特殊情況來描述整個奶業的大方向,我國奶業遇到的困難是暫時的。”
採訪中,無論企業、專家還是政府官員均認為,從長期來看,乳業崛起的關鍵是消費,提升消費的關鍵是信心,提升信心的關鍵是“愚公移山”的精神。宋亮説,恢復信心不能急於求成,一定要杜絕此前的惡習,繼續持之以恒地抓技術、抓品質。
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王俊勳表示,百姓對奶業嚴苛説明百姓的期待值高,也是對監管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不管是養殖企業也好,加工企業也好,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保持較高的品質安全水準並不斷提升産品品質。
此外,業內認為,中國奶業崛起也需要企業抱團發展,停止惡性競爭。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關於常溫奶、巴氏奶、幹法工藝、濕法工藝孰優孰劣之類的爭論不斷,部分企業為了證明自己的産品好,甚至不惜攻擊同行的産品,從而給消費者造成“中國乳製品品質不行”的錯誤認識。實際上,李勝利表示,只要是正規生産上市、保質期內的産品,品質安全上都沒有問題,大家可以放心選擇消費。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