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開始豬價連續下跌,已經跌到我的盈虧線附近,我買仔豬的時候正好是今年3月豬價最貴的時候。最近兩天又有點反彈的意思,我究竟該不該出欄。”一位養殖戶道出了最近壓在心頭的疑慮。
今年前5個月,豬價持續上漲,全國各省外三元豬均價最高上探至21元/千克。進入6月後,豬價開始轉向下跌,且呈快速下跌之勢,芝華豬價指數全月跌幅高達10%。7月豬價仍延續6月跌勢,但下跌幅度放緩,全月芝華豬價指數在18元/千克-19元/千克區間內運作,月跌幅為5%。
本月豬價企穩反彈,是繼續上攻還是構築“M”頭?這一話題在業內引起激烈辯論。分析人士認為,三、四季度豬價或維持高位運作,但難創新高。需求疲弱同時供應卻在恢復,因此反彈只是暫時的,大趨勢仍呈緩慢回落態勢。
“瘋狂豬週期”風光不再
“入夏以後,國內氣溫逐漸升高,終端肉類需求逐漸轉淡,加之養殖戶大量壓欄致使國內生豬市場牛豬供應充足,國內生豬市場進入階段性供大於求局面,屠宰場持續下調生豬收購價格同時嚴格控制生豬收購重量標準,養殖戶拋售存欄生豬,國內生豬價格衝高回落。”生意社分析師李文旭表示。
芝華數據分析師袁松指出,豬價近期衝高回落的原因很多。首先,肥豬出欄增加。今年以來,由於産能下降,使肥豬供應緊張,推動豬價持續上漲,屢創新高。豬價要維持高位,就必須維持供應緊張格局。但進入6月後,肥豬佔比上升,使得可供出欄的生豬供應增長,供應緊張的格局出現緩解,高價位難以維持,出現鬆動下跌。而豬價的轉向,刺激的養殖戶的拋售情緒,出欄大量增加,導致價格大幅下跌。
其次,天氣轉熱,豬肉消費轉淡。進入六月,南北各地氣溫逐漸升高,各類蔬果上市增加,價格便宜,肉類消費轉淡。而豬肉價格隨著豬價在上漲,到6月,豬價和肉價比值達到新高0.66:1,屠宰企業利潤嚴重縮水,不得不縮量壓價。
第三,養殖成本增加。一是飼料成本,生豬體重超過230斤後,飼料轉化率會下降。而玉米、豆粕和魚都在上漲,使得成本增加,壓欄的成本不斷上升。二是疫病成本,對大豬來説,天氣炎熱,應激性能會變差,發病幾率加大。因此,當豬價漲勢難以為繼時,出欄的動力就會快速上升。
7月,長江流域遭受暴雨洪水襲擊。災後豬場集中出欄拋售,而且出欄肥豬體重偏大,品質參差不齊,對災區豬價形成極大的打壓。同時也帶動周邊地區豬價下行。
進入8月,受到立秋節氣的影響,價格再度呈現出上漲態勢。據卓創資訊數據,8月初全國外三元均價在18.12元/公斤,相比較7月末價格回落0.04元/公斤,降幅在0.22%。當時市場呈現供大於求局面,屠宰企業收購順暢。但到8月3日時,價格出現上漲,截止到8月5日全國外三元生豬均價在18.38元/公斤,較1日上漲0.26元/公斤,漲幅在1.43%。
近期價格上漲,卓創資訊分析師姬光欣認為,原因主要在於三點,一是前期降價,生豬集中出欄,導致8月初可出欄生豬量下降;二是養殖戶惜售壓欄,屠宰企業收購難度增加,出現爭搶豬源的現象,不得已提升收購價格和結算價格;三是立秋節氣,北方“貼秋膘”拉動消費小幅增加,利好生豬市場。
迴光返照or滿血復活
“從基本面看,行業産能還處於低位。能繁母豬存欄自去年以來,已降至近十年低位,今年肥豬供應量整體偏少的格局還沒有發生根本改變。”袁松表示。
7月份,長江流域經歷了強降雨襲擊,多個養殖集中區域發生洪澇災害。根據芝華過對災區養殖場戶了解,此次強降雨天氣,降雨來勢兇猛,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蘇等多省爆發洪災,豬場被淹,魚塘被衝,養殖戶損失嚴重。
袁松指出,洪災直接導致仔豬死亡率非常高,豬場進水,小仔豬被淹死數量較多。因此將影響春節前肥豬供應量下降,推高春節前豬價行情。其次,母豬死亡及淘汰量增加。母豬直接被淹死的數量不多,但由於豬價下跌及豬場受災,大量母豬被淘汰,從而導致7月能繁母豬存欄恢復乏力。
此外,目前存欄回升緩慢。6月生豬存欄環比增加0.7%,同比減少2.1%;能繁母豬存欄與前一月持平,維持穩定,同比下降3.64%。6月生豬規模以上定點屠宰量1437萬頭,較上月減少3.9%,同比減少9.6%。
“預計下半年豬價還會在高位運作。考慮到7月能繁母豬還沒有大幅回升,預計年底至春節前,生豬供應會再次出現緊張局面,豬價可能重回高點。”袁松指出,目前産銷區出欄較積極,供應量正常,然而天氣炎熱,壓欄意願弱,屠宰場銷量清淡,收購意願低,短期豬價仍可能繼續弱勢調整。隨著氣溫進一步升高,消費可能進一步減弱,但經過兩個月的出欄增長後,8月大豬供應將會減少。
“上漲只是一個短暫的表現,大趨勢是呈現緩慢回落的,可以説進入下跌週期。但這個下跌週期會持續的比較長,並且下降速度和幅度也會比較緩慢。”姬光欣分析稱。
從行業基本面上看,姬光欣表示,豬肉需求目前整體疲軟,從屠宰企業銷售情況來看,今年每月的豬肉銷量,均比去年同期減少了30%,多的達到50%左右。而生豬供應,雖然生豬存欄量仍低於同期水準,但環比已經開始出現上漲,未來也將呈緩慢恢復狀態。
不過,姬光欣認為,未來生豬價格雖然緩慢下降但仍將維持在成本線以上,養殖戶應會仍有盈利,只不過相比現在,盈利有所減少而已。
貨幣政策重心不在通脹
2016年CPI新基期調整後,舊類肉禽及其製品調整為畜肉類,佔比CPI權重也由7%至10%大幅下調至4.3%左右。豬肉佔比CPI權重也下調至2.3%左右。
券商分析師認為,隨著豬價和菜價帶來的通脹上行壓力逐步消退,下半年的通脹壓力較小。且由於去年下半年豬肉CPI較高,受基數效應的影響,豬價對CPI的壓力將明顯減弱。
“下半年通脹對政策的牽制較小。儘管前期擔心澇災會對物價帶來壓力,但從近期價格波動看,糧食價格平穩、豬肉價格有所下降、蔬菜價格回升幅度較小,通脹壓力在減弱。”浙商證券分析師孫付表示。
事實上,貨幣政策如今的重心已經不在通脹層面,而是資金的“虛”“實”錯配問題。
孫付認為,年初資本流出釋放較為充分,人民幣波動彈性增強,在美聯儲加息節奏預期不強下,去年下半年遭遇的資金大規模流出現象難再現。這就降低了降準的必要性,更多還是採用創新工具調節流動性。而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房地産價格可能會對降息政策形成掣肘。在價格上漲預期仍存在,考慮到這些區域低庫存現狀,降息政策可能還是會刺激價格繼續上漲。政治局會議強調“抑制資産價格泡沫”,房地産價格是關注重點。
從10年國債收益率與批發市場融資利率利差看,孫付表示,以及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與通脹水準看,即使降息,空間相對有限,50BP。綜上而言,他認為,貨幣政策繼續寬鬆上會比較謹慎,降準的必要性較小,更多還是採用創新工具調節;即使降息,短期空間也不大。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指出,從總量角度來看,我國的貨幣政策一直保持穩健的基調。各類資産吸收了多餘的流動性,並且阻礙了流動性向實體經濟的傳導,導致實體感覺我們的貨幣政策偏緊。同時,各類資産的價格就處於泡沫累積的過程。這就體現了我國當前經濟與金融市場發展、融資結構現狀的一些特徵。
他認為,經濟下行的同時,貨幣政策的寬鬆、流動性的充裕,導致資金追逐回報率高的風險資産。近年來,理財産品、股票市場、債券、期貨市場、房地産市場出現輪番非理性上漲。資金不願意進入實體經濟,更願意呆在資産市場“自娛自樂”。結果自然是加劇實體經濟感覺貨幣政策偏緊,而虛擬經濟又顯示出貨幣政策偏松。
“當前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貨幣政策要對中國經濟穩增長做出更大的貢獻,不能再局限于不斷釋放流動性,當務之急是改變金融資源錯配的格局,從系統上來解決資金沉澱的問題,提高流動性的利用效率,從而使得新常態下的貨幣政策為經濟增長切實營造更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潘向東表示。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