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調查:進口食品中文標簽缺位 過期食品仍在銷售

2015-12-29 10:13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五道口附近的“Green Tree”店內的很多進口食品並未按規定貼有中文標簽

  “原裝進口”和“國內分裝”成為商家誤導消費者的理由

  進口食品中文標簽為何缺位

  記者探訪發現部分過期進口食品仍然在售 專家呼籲市民不可迷信“全英文”

  觀察動機:元旦春節臨近,進口食品的銷售也隨之升溫。北青報記者近日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市民依然以為擁有全外文包裝的才是真正的“原裝進口”。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現行法規,經檢驗檢疫合格、具備“中文標簽”的進口食品方可入境銷售。

  而北青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中文標簽“缺席”現象仍舊普遍,甚至還有過期的進口食品仍在銷售。

  調查

  進口食品缺中文標簽 過期食品仍在銷售

  位於環球金融中心M樓的“Clark進口食品店”以出售進口葡萄酒為主,同時也出售一些進口小零食,如餅乾、巧克力等。“在附近的姑娘們都特別愛吃這些進口小零食,”店員介紹説,“反正我們也是賣進口葡萄酒的,就‘順帶’賣一些進口小零食。”北青報記者拿起收銀臺旁邊的巧克力,發現全是外文説明,並沒有中文標簽,臨窗貨架上擺放的各種小瓶洋酒,其外包裝上也未見中文標簽。

  同樣的情況在五道口附近更為普遍。五道口地鐵站附近的“Green Tree”,主營韓國進口食品,大量膨化食品、飲料、拉麵、泡菜等各種各樣的食品佈滿貨架,然而只有極少數的食品包裝上有中文標簽。就讀于中國地質大學的薛同學是該店的常客,對於沒有中文標簽的食品,薛同學説:“看不懂上面的韓文,就只能通過包裝上的畫兒來猜,或者問店主,但有時候買得多,回去還是分不清。”

  北青報記者還注意到,個別進口食品雖然有中文標簽,但應當填寫生産日期、保質期的地方卻是空白,只能推測包裝上用韓文標注的“生産日期”“保質期”。在“Green Tree”,一款名為“奧裏恩花生球”的食品,顯示保質期為2015年11月18日,卻仍在貨架銷售。

  不貼中文標簽 使消費者誤以為“原裝”

  在距離“Green Tree”不足兩公里的“Mini 便利店”,貨架上相鄰的兩款飲料,一款有中文標簽,一款卻沒有。店員向北青報記者解釋説:“沒有中文標簽的,是國外原裝進口的;有中文標簽的,是國內分裝的。”

  中文標簽竟成為“原裝進口”和“國內分裝”的區分標準,事實的確如此嗎?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的工作人員説:“所有的進口食品都應當在報關檢驗時就註明中文標簽,如果是‘國外原裝’,經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進入市場的,中文標簽肯定是必備的。”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解釋,國內在售的“進口食品”有三大類:一是生産、包裝都在國外進行的;二是國內廠商到産區進口原材料,在國內進行處理、分裝、銷售;三是註冊商標在國外,但産地難以確定的。“其實只有第一種是真正的‘進口食品’,當然也必須有中文標簽。”朱丹蓬説。

  自行加貼中文標簽 零售商很“隨意”

  在“Green Tree”,進門處的貨架上多數食品均有中文標簽,其餘貨架上的食品,大多沒有中文標簽。店主稱:“批發商給我們發貨的時候,少發了幾張中文標簽。中文標簽不夠了,就沒貼。”據該店主介紹,他們收到的食品是沒有貼中文標簽的,供貨商會把相應的中文標簽隨貨發來,一般是一箱貨配備一批標簽,由零售商在上架前自行把標簽貼上。

  根據店主的描述,北青報記者按照食品包裝中文標簽上註明的聯繫方式,聯繫了某進口膨化食品的供應商“大連高麗亞商貿有限公司”,多次撥打均無人接聽,而另外一家“威海乾潤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該公司近期已停業。

  從事進出口食品貿易多年的師女士對北青報記者説,按照國家要求,進口食品要在流通前貼好中文標簽,否則是不能入境的。“有些經銷商可以和國外生産廠家協商,由生産廠家在食品出廠時就按照‘中國訂制’要求,在包裝上印好中文標簽,但這些也是少數。多數的經銷商需要在食品入關的時候,到檢驗檢疫機構備案中文標簽,標簽合乎規範後列印出來,貼好,才能取貨。”師女士強調,包裝不合規範,沒有中文標簽的話,是取不了貨的。

  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也表示:進口食品的中文標簽應于産品報檢進口前完成加貼,並與産品同時接受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檢驗。經檢驗檢疫符合要求的進口預包裝食品是指産品本身和標簽均已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也就是説,經正規進出口貿易渠道入境的食品,中文標簽應當在入境前就已貼在食品包裝上,而不是由零售商在上架前才貼。那些未加貼中文標簽的國外食品都是經過非法渠道進口的。本版文並攝/本報記者 張小妹

  揭秘

  不貼中文標簽矇混入關有“貓膩”

  關於中文標簽缺失對消費者的影響,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稱,缺失中文標簽的食品,涉嫌欺詐消費者。“國家要求進口食品提供中文標簽,是為了保證消費者能看懂成分表和保質日期等,便於消費者根據自身體質來選擇購買。”朱丹蓬説,“比如,不能吃含糖量高的食品的消費者,或者乳糖不耐受的消費者,可能會因此購買到不適宜自己食用的食品。”

  朱丹蓬表示,全球進口食品供貨渠道複雜,正是導致國內在售的進口食品缺失中文標簽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進口食品並非走“官方渠道”,即經正規的進出口貿易流程,由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檢驗後,進入國內市場銷售的,“有些是‘螞蟻搬家’式人肉背回國,以進出港澳的食品為代表;有些是通過代購,還有一些是在報關的時候‘加塞’,比如,某些貨車存在夾層,進口商在入關的時候稱只有5萬箱食品,但實際流入國內的是6萬箱,那麼就有1萬箱食品是缺失監管的。”

  對於國內市場上標簽缺失、來源模糊的進口食品,朱丹蓬強調:“食品、化粧品這種與人體密切接觸的産品,建議消費者還是選擇正規渠道供貨産品,不要迷信‘進口’。”

  記憶體

  進口食品問題頻出

  日前國家質檢總局發佈的一組數據顯示,過去五年,來自11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進口食品中,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1.39萬批次,7.71萬噸、1.73億美元,幾乎涉及所有食品種類,不合格原因包括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劑不合格、標簽不合格等。

  在今年公佈的抽檢不合格進口食品名單中,“丹麥曲奇”“古早味紅茶”“好時袋裝迷你巧克力”“健達”等均在列。

[責任編輯: 李振]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